在中国历史上在位超过45年的皇帝应该不是很多,能够在位超过45年,这样的朝代应该是安泰盛世,国富民强,并对后世有较深影响的。但在南北朝史时期,南朝梁的创立者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好似并不是这样的。
南朝经历四宋、齐、梁、陈四朝,梁是第三朝,但梁和前南的齐都是萧姓当权的,只不过是同为萧簇的各派系之争的结束。
萧衍原为雍州刺史,后为自保不得不起兵伐齐。此时的萧衍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是非常清醒和强势的,起兵之前多次联系他的两个哥哥参与,但他的两个哥哥却未曾答应。经过一系列的斗争,萧衍于公元502年迫使他拥立的傀儡皇帝齐各帝萧宝融禅位于己,正式称帝,改国号为梁(史称南梁),是为梁武帝。
萧衍当上皇帝后的前几年,社会还是有所发展的,而且年轻的梁武帝早年励精图治为维持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定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他在位时间太久,梁武帝就有点自恋了。
在他在位的中后期,他一心向佛,坚持吃斋念佛,不与爱妃同室。虽然他心善、简朴,但他的手下却不愿跟他一同受苦。不仅社会腐败严重,而且长期的和平环境,让文武百官养成了养尊处优的习性,没有几个会打仗、能打仗的将帅可用。此时的梁武帝听不进一点进谏,只喜欢别人对他歌功颂德,这样,身边就没了敢于直言的忠臣,而被阿谀奉承的小人得得势,其中最为代表人物就是朱异。此人在梁武帝身边几十年,干了不少坏事,也误了不少国事,可谓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梁武帝在位46年之际(548年),东魏侯景来降,梁武帝不假思索地就同意了。而侯景此人向来是以反主出名,就是说跟谁反谁,是一个靠不住的主。侯景来降时,梁与东魏已经相好多年,而侯景不仅降梁,还和西魏有染,导致了一种畸形的三角关系,矛盾在所难免。这也就为后来的侯景之乱埋下了隐患。
后来,梁与东魏签订了交换战俘的协议,这协议被侯景截获,于是就自立门户再一次反了梁武帝。一开始,梁武帝根本不把侯景放在眼里,以为你这个走投无路之人,被我收留的,还想反我?怎么着也把你拿捏死。可梁武帝没有意识到,此时的梁朝内部已经在他的带领下,都成了“菩萨”心肠,难以上阵杀敌平庸之辈。而更为要命的是,内部各情鬼胎,都在保存自己的小利益,没有一个出头露面来替皇帝卖命的。
侯景由开始的八百人起家,到围攻建康城时的十万之众,足以说明梁朝内部存在重大问题。而且有人早就向梁武帝提出侯景有叛乱倾向,但梁武帝根本听不进去,还把进谏之人训斥一顿。在侯景围攻建康城时,其实梁武帝也有两次机会来援,但都因各派系不统一而失去救援机会,其中第二次前来救援的部队足以二十万之众,足以把侯景的几万疲惫之师打败,但也因这些部队派系林立,各情鬼胎,不愿靠前,最后都各自返回“驻地”,从而导致建康城失陷,梁武帝和太子萧纲被俘。最终,梁武帝被侯景所杀(549年),时年84岁,在位48年。
梁武帝在位48年,在南北朝那个战乱时代,是很少有的。回顾中国历史,能够超过梁武帝在位时间的也没有几个,在他身前也只有汉武帝一人,而身后还是在千年之后的那几个皇帝(万历、康熙、乾隆)。梁武帝的佛系表现在他“急于黎庶、缓于权贵”态度上。
他在对权贵们的处理上,无论是功臣,还是本族内部人,他都秉持相对宽容的态度,哪怕是有人要诛杀他,他也是“以德服人”。就连侯景失败叛逃过来杀了守城负责人,梁武帝也不加追究,反而给予加官晋爵,这样的不论是非曲直,哪能做到恩威天下呢?
所以,梁武帝的结局,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早就注定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