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再无归途。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生命中最深的悲哀。
这是一则偶然看到的广告:主人公叫巴扎,他的母亲,患有失忆症,只记得自己最心爱的儿子。为了照顾妈妈,巴扎每天去学校上课时,都带上妈妈。每次都给妈妈一把椅子,让妈妈坐在教室的后面。孩子们都有好奇心,对于一切旁边的新奇事物都很好奇。每天看着巴扎的一举一动,孩子们都记在心里。
家长们也同情巴扎老师;但同情的同时,更多的还有一种抱怨:学校又不是他家的?言外之意就是,凭什么把母亲接到学校来?会耽误孩子学习的!有的家长更直接,要求转学。
迫于家长们的压力,校长不得不找到巴扎老师,委婉的坦诚,可以帮巴扎找一个好人照顾一下巴扎的妈妈。巴扎明白校长的难处,也感激老校长的一片好意;但还是坚持自己亲自照顾。巴扎对校长说:她是我自己的妈妈!巴扎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要辞职。这时候,突然有一个学生发现原本坐在教室后排的巴扎妈妈 “不见了”;一个孩子发现“ 奶奶 ”不见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迅速所有的孩子都自发性的全部一起去寻找“ 走失 ”的奶奶……在一声声呼喊“ 妈 ”、“ 妈 ” 的急切声中,越来越多的学生明白了一起上课的巴扎奶奶不见了……
有一个孩子曾经对妈妈说:要是我长大了,我一定会给妈妈开车。小男生看到巴扎老师如何对待自己妈妈的,所以打从心里体会到了妈妈每天除了上班还要接自己上学的辛苦,发自心底爱妈妈。
校长曾说过“ 之前,有不少学校高薪邀请巴扎老师去任教。但,他都拒绝了。” 最后,校长让家长们一起投票,由投票结果决定巴扎老师的去留……巴扎老师有没有继续留下来;没有给出结果。但,我想所有父母心里都已经有了答案:巴乍老师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教育所有学生,要孝顺父母、感恩父母!
看到此处,你是否跟我一样陷入了沉思:人总有老去的那一天,那时候,自己的孩子能否像巴扎一样对自己不离不弃?
孩子们虽幼小,但其实已经懂得许多;巴扎日夜为继的天天在孩子们面前,照顾妈妈。让一个个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是孝顺!什么是“ 恩 ”、什么是“ 无私的爱 ” 。身教重于言传!韩愈的《师说》中有这样一段话 : 师者 ,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父母、老师就是幼小孩子最亲密、最早的启蒙师,传教士。
好的广告,不是漂亮的画面,更不是昂贵的明星;需要的仅仅只是深情的流入,满含深意的感情;走进观众的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