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姐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呈现。
她青春期极度叛逆,逃学,早恋,骗妈妈钱,自己设计衣服,她会把不喜欢的腰带,装饰,用剪刀直接剪掉,那种当时让我不能理解,甚至有些害怕的破坏力,如今想起来都心生佩服。
我,看多了姐姐“作”,妈妈的眼泪,又在眼泪中背负起懂事,乖巧的责任。“还好有你”成了我行动的约束,指我向守规矩,听话的那一边。所以小时候我经常生病,六岁就被诊断胃病,到现在还记得我们当地儿童医院病例封面上的娃娃模样,见的太多,以至于印象深刻。
我喜欢妈妈全身心在我身边,陪伴关心我,所以我老是生病,又不喜欢她把强烈的情绪传递给我,兜不住的胃老疼。
轮到我的孩子,一年级开始,他的反抗以默不作声,自暴自弃的形式进行,抵抗学习,成绩,一切我看重的东西。我越是促成,他越是后退。
好友的女儿,从幼儿时期起就反应强烈,她不去幼儿园,在幼儿园有时一天也不说话。原因就是她的妈妈用曾经被她外公极度控制的方式再对待她。
我觉得,孩子们比我勇敢,就像我觉得姐姐比我勇敢一样。
他们的反抗,不屈服,以各种形式告知父母,正在使用错误的方式。并且他们绝不妥协!
都说青春期叛逆,所谓叛逆,应该就是一个人的生成的自主意识吧,青春期集聚了更多的力量,更容易迸发!从乖巧听话到自己做主,哪个阶段都可以被指定为叛逆,因为他们所想和我们不同,所以被称为逆。
儿子的无声抵抗,慢慢的叫停了我的行为,在我一门心思扑在他如何提高分数,如何提升阅读,哪家外教更合适的时候,我发现,他已经厌恶我到了一个级别。
我的很多建议直接被他否定,恶语连同善言都被这个小小少年直接隔绝。
他曾经这样表达,“妈妈,我有时非常爱你,有时又非常恨你,想撕了你!可是我又舍不得”
爱不能,所以生恨。爱的背面是恐惧,我站在背面,被厚厚的恐惧支配着,狭窄的心容不下孩子的犯错,弱小,看不到孩子的痛苦,沮丧。
我用严苛的标准,狭义的规则,衡量他的行为,生成他的标签,偷懒,勇敢,善良,马虎……
看到自己的恐惧,看到因为恐惧而伸长的手,控制着孩子的行为,还试图控制孩子的思想,我错的很彻底。
还好,他的反抗,按下了暂停键。
当我暂停,后果夹杂着苦涩向我扑来,孩子用我曾经对待他的方式,向我挑战,有时我需要缓很久,有时我不得不向朋友求救。
孩子就是那么善良,他的爱,分分钟在原谅我的过去,当他试探几次之后,便开始配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转变。
他们不记恨,他们天生懂得原谅。
当我试着收起自以为是的说教,低下自恋的头,看见的是孩子的笑脸,张开的双臂。
有时我又会回到老样子,不过尝过了爱的滋味,恐惧便停留不了多长时间了。
孩子是指引爱的通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