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这段文章: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做每一件事的时候,如果准备充分的话,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规划好,准备好,这样才会使成功更加顺利的到来。
著名的作家粱晓生曾接到过一位大学生写来的信。在信中他倾诉自己对文学的虔诚与热爱,以及想成为作家的愿望,只是由于自己是学工科的,因此不能将大量的精力花在自己热爱的文学上,所以他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梁晓声在回信中坦诚地说道:“与同龄的青年相比,能够考入一所名牌大学,你己经是最幸运的人了。目前对你来说,努力学习是最合适的事情,学习应该成为你生活的全部,即使你要成为作家,大学的学习对你也是非常有益的积累。我劝你还是先按下当作家的迫切愿望,等到你将来大学毕业了,再从业余作家做起,然后当半专业作家,直到进入专业作家的行列。"
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大学生根本听不进粱晓声的劝告,他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到了写作上。结果他没有一篇“作品"发表,相反的,学习成绩却一天天地下滑,甚至于连续几次补考都没有及格,最后不得不离开大学校园,回家去了。
再后来,梁晓声听说他精神失常了,便非常痛惜地说道:“这实在是太可惜了。"
这名大学生没有听从粱晓声的正确意见,一心只想着写作,但是他没有写作的天分,又不去为当一名作家而准备,积累经验,而是急于求成,最终落了个令人痛惜的结果。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
著名的女作家铁凝曾经接触过一位文学爱好者。是一位四川乡村的女青年,她为了文学,竞然不远万里找到铁凝。她希望在铁凝的指导下早日成为一名作家。
但是铁凝心里非常清楚,一个人仅仅靠一个作家的培养而成为作家的几率是非常小的。福楼拜是莫泊桑母亲的老友,他曾经对莫泊桑的进行过极其严格的写作训练。但是莫泊桑在以《羊脂球》而留名文坛之前,也一直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的位置上奋斗了十余年。
铁凝了解了女青年的大致情况后, 善意的向她提出建议:“你最重要的是工作问题,因为有了工作才能有工资,有了工资才能活着。只有活着才能去写作,去追求梦想。" 那位女青年听从了铁凝的劝告,回到老家。在一个小县城里找到了一份最普通的工作。以后她常把他的习作邮寄给铁凝指导。终于,她的文章开始在地区的小报刊上连续发表了。渐渐地,她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最终实现了她的梦想。
一个年轻的猎人带着充足的弹药和擦的锃亮的猎枪去打猎。
老猎手们都劝他在出门之前把弹药装好再去寻找猎物,但他还是带着空枪走了。他对老猎手们说道:“我到达打猎的地方需要一个钟头,到了那再装子弹也有的是时间。"
他走到开肯地,就发现了一大群野鸭秘密麻麻的浮在水面上。以往在这种情景下,猎人们一枪就能打中六七只,这足够他们吃上一个礼拜的了。可这个猎人却需要忙着装子弹,此时野鸭发出一声鸣叫,一齐飞了起来,很快就飞的无影无踪了。
他徒然穿过曲折狭窄的小经,在树林里不停地奔跑,搜索,这片树林是个荒凉的地方,他连一只麻雀也没有见到。更不幸的是,这是天空霹雳一声,然后下起了倾盆大雨。
猎人浑身上下都是雨水,袋子里空空如也,最后只好拖着疲乏的脚步回家去了。
在看到猎物的时候才去装弹药,连作为一名猎手最起码的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当然就不可能有什么收获了。如果他在出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那肯定会满载而归。
北宋大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很多人登门求画。那么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
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了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的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文同的竹子画的传神,是因为他在画竹子之前,对竹子做了大量的观察,使得他对竹子的特性了如指掌,因此就可以画出惟妙惟肖的竹子了。
总而言之,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充分的准备后,才会更加自信的去做事情,从而更加顺利的去实现目标。
读了这段文章使我知道,在我们想做什么事情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做事情才有可能成功,假如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做任何事情都很难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