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城三月》中的萧红人生映射(一)

《小城三月》中的萧红人生映射(一)

作者: 四金Kinson | 来源:发表于2020-05-25 20:39 被阅读0次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在《小城三月》中用笔下的角色性格和故事映射了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 不论是翠姨还是叙事者“我”,亦或是开篇和结尾那短暂的小城之春,不过是萧红人生中过往中的一个点罢了。萧红半年后的去世让这篇作品显得更有意义,看做是萧红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也不为过。

    一、“我”与萧红

          小说中的叙事者“我”是一个乐观开朗并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小女孩,萧红笔下对“我”的年龄描述是:“翠姨还有一个妹妹,她的妹妹小她两岁,大概是十七八岁,那么翠姨也就是十八九岁了……外祖父家里没有像我一般大的女孩子陪我玩儿,所以每当我去,外祖母总是把翠姨喊来陪我。”由此也可以推算出“我”的年龄也是大约十八岁,这个时期是单纯天真的,在她的眼里“天气一天暖似一天,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跟其他处于这个年龄的女孩子喜欢玩乐没有什么不同,“我”对于翠姨与哥哥的懵懵懂懂的爱情也是一知半解,“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认真听些,那是因为她的年龄稍稍比我们大些,当然在理解上,比我们更接近一些哥哥的了。哥哥对翠姨比我们稍稍地显得不同一点。他对翠姨讲话的时候,总是‘是的’‘是的’的,而对我们则是‘对啦’‘对啦’。这显然以为翠姨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这时的“我”已经在学校念书了,由于家庭环境比较宽松,异性小孩子之间没有那么严格的“男女授受不亲”的约束,因此对待翠姨与哥哥关系的变化也没有丝毫的察觉,只是单纯地认为是翠姨来“我”家做客的原因罢了。

          而萧红为什么会选择用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女孩视角来叙事呢?并且全文使用第一人称的“我”来展开。

    作家萧红

          《小城三月》是萧红在1941年的时候创作的作品,30岁左右理应是一个人从稚嫩走向成熟稳重的时期,也应该是家庭事业趋于稳定发展的年华;但是萧红不同,她的心理年龄早已超越了“知天命”的年龄阶段,她的前半生跌宕起伏,充满颠沛流离,在30岁的年华就已经尝尽了世间的人清冷暖:爱人伤害,疾病缠身,再嫁悲剧,一生都在外漂泊,十九岁离家出走之后就仅回家了一次。她的生活充满了苦涩和漂泊,所以她也渴望“我”的生活:快乐和简单,许多兄弟姐妹一起演奏音乐,看看灯笼,继母对“我”们也很好,文字中的“我”的父亲是不像萧红一家。严格而严厉,妈妈可以穿高跟鞋,父亲让孩子们可以去哈尔滨上学,“兄弟姐妹,一律相待”的开明与慈爱,无不营造出一种家庭温馨,亲人其乐融融的景象。而这又不得不说是萧红的自我安慰。因为没有,所以向往。

          《小城三月》中的“我”其实代表的是萧红向往而又未曾实现过的生活,代表的是她对期望生活的所有憧憬。在现实生活中,处于青春时期的萧红在经历了最亲密的祖父的死亡之后家族也逐渐破落,最后,还为了学习逃离家族去北平,完全没有“我”家庭的幸福。然而,在萧红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萧红内心深处有一个不愿被压抑的简单快乐的叙述者“我”。比如萧红在青岛第一次尝试给鲁迅先生写信得到回应,如同如今的追星小女生的到偶像的亲笔签名一样激动。之后第一次到上海与鲁迅先生的通信中,萧红嫌“夫人”和“女士”的叫法有“布尔乔亚”气,于是在接下来的回信中就专门向鲁迅先生提出抗议说明此事,就是萧红的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稚气与率性使得鲁迅先生感到特别亲切,由此极力帮助他们在上海寻找机会容身,并且在后来上海的生活中二萧夫妇也时常去鲁迅先生家探望,互相写信交流次数更是不计其数。还有就是萧红和箫军那张广为流传的合影。并不吸烟的萧红,看见道具盒里有只烟斗,便好奇地拿起来咬在嘴里,留下了她活泼天真还略带英气的相片。

    萧红、萧军照片

          由此可以看出文中的叙事者“我”就是萧红内心深处的单纯小女孩,“我”所生活的环境就是萧红向往却又未曾得到过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城三月》中的萧红人生映射(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fb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