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散文集《我在人间凑数的日子》中有这么一句话:“活着,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妥协。”
曾经希望成为科学家的孩子,如今成为了996当中的打工人,他们为了生活而妥协;
曾经希望成就一番事业的年轻人,早已被车贷房贷压得直不起腰,他们为了生活而妥协;
曾经希望后代越来越幸福的中年人,早已成为了“被啃族”的一员,他们为了生活而妥协;
“妥协”这两个字,其实道出了现代人的无奈和心酸。他们领着不属于自己的剧本,登上了根本不属于自己的舞台,过着不属于自己的人生。
为了这人生,他们可以全力以赴;为了这生活,他们可以让自己卑微一点;为了这一日三餐,他们可以夜以继日,用命换钱。
工地当中的农民工,他们渴望肩上的负担轻一点,但现实依旧很残酷,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退缩那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也许,永远都是“白天不懂夜的黑”。
慢慢地,普通人就在思考人生的意义。而他们的孩子,也在质问自己,到底为何而活。
02
“对不起孩子,我们都是来人间凑数的。”
在大城市干了十几年苦工的老李,终于撑不住,倒下了。在医院花了两三年积蓄的他,不得不离开大城市,回到老家,哪怕收入不高,也总比倒在异乡要强。
老李的孩子李先生,今年已经28岁了,大学毕业后,他就到了北京成为了北漂。一漂就是六年的他,把工作当成了生命的意义,把存钱养活父母当成了一个习惯。
李先生的母亲,张阿姨,经常跟儿子说:“儿啊,父母不需要你寄钱回家,我们两口子吃的穿的也很简朴,日子过得去就可以了。”
听了母亲的话,李先生潸然泪下,因为他知道,父亲的身体不好,母亲只是工厂饭堂的洗碗工,赚不到几个钱,没有自己的补贴,父母的日子就真的比较难了。
有一天夜晚,李先生跟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妈,这个月的钱,可以给不了那么多了,过两个月再补回给你们吧。”
母亲不想要孩子的钱,可孩子依旧要给父母。从电话中,张阿姨也知道了一些端倪,孩子应该是失业了。这年头,到处都裁员,不容易啊。
在一旁的父亲,听到了母子俩人的谈话,也摇了摇头,没有说什么。
03
在大城市漂了足足六年的李先生,并没有结婚生子的想法。父母也没有逼迫他,只是坦然接受了。因为他们也知道,家庭没有这个能力去承受当代的高价婚姻。
每当老李想到这个问题,他都会泪光闪闪,因为他特别希望到大城市继续打苦工,哪怕苦了自己,也希望孩子快点成婚。
老李之所以希望孩子成婚,并不是因为他想抱孙子,而是因为他怕孩子孤独终老。等自己和老伴百年之后,就真的没有人陪伴在他的身边了。
今年回家过年的时候,老李和儿子又谈起了这个话题,顿时间两人也是泣不成声。也许,压抑的时间久了,人也是要发泄的。
儿子说:“爸,真的对不起你们。原以为去到了大城市读书、工作,就能改变命运,谁知道还是事与愿违,罢了罢了,能够陪伴你们到老,我就心满意足了。”
老李回应道:“我才是对不起你的那个人啊,回想了一生的经历,才发现,原来我们都是来人间凑数的。”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不是每个家庭,都有选择的余地和资产。这世上有太多的人和家庭,都在残酷的世道中,失去了选择生活的机会。
04
谈到这里,就想起这么一句话:“自幼以为会有一番作为,衣锦还乡,现在想想,只希望父母在家过得好。”
孩子最大的心愿,并非是大富大贵,而是希望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父母也如此,最大的心愿,并非是孩子可以飞黄腾达,而是孩子可以幸福一生。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淳朴,可就是难以做到。因为所有的好日子,所有的幸福,都是用“资源”堆砌出来的。
没有钱,也许普通人连成家立业都成问题;没有钱,也许普通人连找到一个对象都很难;没有钱,也许病了还无可奈何。
我们都听过太多的大道理,也喝过无数的鸡汤,可就是很难过好这一生。为什么?因为资源是有限的,竞争是无限的,内卷也是难以改变的。
当代年轻人有这么一句名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唯独穷和单身可以。”
这番话,是多少底层孩子的写照。他们奔波在读书考试的道路上,活在了996的职场生活中,领着只能养得起自己的工资,过着极不情愿的一生。
人,还是多点善意吧,至少曙光依旧存留于心间。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