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尽心下》11:一个人的人生尺度

《孟子·尽心下》11:一个人的人生尺度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2-11-24 11:15 被阅读0次

    《孟子·尽心下》11:一个人的人生尺度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这段话,可以从两种视角,做出不尽相同的理解。

    指代同一人的视角:追求名声的人为了贤名能把千乘之国的君位让于他人,如果所让非其人,即便是一筐饭,一碗汤,也会把脸色拉得老长。

    指代不同人的视角:珍视精神追求的人可以把千乘之国的君位拱手让人,如果不是珍视精神追求的人,即便是做出一筐饭、一碗汤的施舍也会让他动容。

    好在,这两种不尽相同的理解,并不影响孟子思想的表达。孟子在这里是说,一个人可以在物质世界以外,有属于自己的精神追求。一个人的人生尺度,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他自己的精神追求所决定的。

    可以让千乘之国的,伯夷是一个,叔齐是一个,两个人为了圆满父亲的心愿,让出王位的继承权,饿死在首阳山。当然,向伯夷、叔齐看齐的糊涂虫燕王姬哙也是一个,受大臣的蛊惑,把王位让给自己的相国,最后导致燕国差一点覆亡。

    当一个人内心有坚定的精神追求时,其它一切物质的东西,都可以看作是浮云。

    桃应曾经和孟子一起做过一个思想实验:假定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的情况下,舜的父亲瞽瞍杀了人,会发生什么事情。

    孟子告诉桃应,首先,皋陶作为天下最公正的司法官,一定会公正执法。其次,舜作为圣明天子,一定会容许皋陶照章办事。

    还有一点,舜会为自己的父亲瞽瞍放弃天子之位,以孝子的身份偷偷背着瞽瞍到海滨隐居起来。孟子讲,舜会像丢掉破鞋子一样毫不犹豫地丢掉天下。

    在这个思想实验中,皋陶为什么必须公正执法,舜帝为什么要让出天下?说到底,都是忠于各自的精神追求与信仰。皋陶的精神追求与信仰是公正、公平,所以,哪怕犯法的是天子的父亲,也不能区别对待。舜的精神追求和信仰是“仁”的根本,“仁”的根本是亲亲,倘若不能在“亲亲”上做到尽心竭力,便失去了自己“仁”的根本,失去“仁”的根本,在舜看来,必失去天下更加不能接受。

    所以,如果真到了没得选的地步,舜会毫不犹豫地丢掉天下,背上自己的瞎眼老父亲逃走。

    一个人的人生尺度可以有多大?

    有人为“箪食豆羹”而动容,有人让“千乘之国”不眨眼。有人“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有人“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你的心量有多大,人生的舞台便有多大。

    一个人可以贱兮兮地为“箪食豆羹”而奔波、焦虑,也可以像颜回那样,安贫乐道,醉心于心灵的纯粹世界。一个人可以为着内心追求的“仁”的根本,连天下都弃若敝屣,也可以为一点点纠纷大打出手、睚眦必报。

    没有人可以真正困住你的心灵,除了你自己!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尽心下》11:一个人的人生尺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hz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