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老婆回家后带来一个消息,儿子已经四年级下学期了,文化路小学可能又要重新分班。我听完老婆说这个消息打电话给我的朋友进行确认,消息确切,因为原来班级的人太多有六十多个,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每个班不能超过五十人。
文化路小学现在有三个校区,本校区,东湖校区和原三中校区,这次的分班是把本校区的所有六年级学生全部分到原三中校区,空出来的教室再分给1-5年级,使每个班平均不超过50人。分班的方法是,按级部学习成绩排名第1-12名依次分到1至12班,13-24名轮流再依次分到12至1班,依次循环下去。按照成绩估计儿子能分到5-7班吧。
我打电话的时候,儿子一直在支着耳朵听。当我把分班的具体情况给老婆说完后,儿子的眼泪就掉下来,我和老婆慌了神,连忙安慰儿子。
原来在儿子刚上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就分过一次班。在二年级开学第一天报道后,儿子回家说分班了,从原来的九班分到了七班,记得当时只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们而已,情绪上并没有别的什么反映。
上二年级之前我其实也听说了要分班的消息,原本打算去托托关系,让儿子留在原来的班级。因为原来九班的班主任孙老师非常负责,儿子在学校的情况一有变化,孙老师就及时和我沟通。
上课开小差了,和同学发生矛盾了,上课认真听讲了,学习进步了等等,孙老师都会及时反馈给我,并按儿子的情况给我提出不同的建议和解决办法,让我一起配合学校,使儿子很快适应了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孙老师还经常在周末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郊游踏青,既让学生们增长了见识以及多和大自然接触,还增进了学生和家长的感情以及同学们之间的感情。
一直很感激孙老师的,使儿子的学前和小学教育无缝衔接,自然过渡。
后来想想,有个尽心负责的老师固然很好,但学习的主体是儿子,老师和家长只是辅助他学习,应该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小学还好,拉下来了容易赶上,错了容易纠正,应该给他试错的机会。
我没有去找人,一切按学校安排。
一到二年级的时候,我对儿子抓的很紧,经常给儿子沟通在校学习的内容,每天检查作业签字。让儿子每天写一篇日记,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后来又慢慢教会了儿子查字典。还让儿子背唐诗,短的每天背一首,长的最多三天必须会背,小孩子的潜力很大,只要你不给他设限,他都能做到。



三到四年级的时候,我就没有看的那么紧了,我觉得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基本的学习习惯已经有了雏形,慢慢的要让他自己管理自己。
他的作业我基本不再检查,就是每天用学习机早晚听英语,上学的早上学习机定6:25自动开机播放英语,起床洗漱吃饭时听;晚上8:30到8:50睡觉前听。
看到别的同学报学习班,我问他需要吗?他什么班都不让报,除了学校里面自己开设的特色课。作业从来不让催,回到家吃完饭主动写。
儿子吃小餐桌,中午我们不接送。在小餐桌从来不问老师问题,也不让老师检查作业,在小餐桌也只是有个地方吃饭和写作业等我来接。
问清了儿子原来是不想和他同桌分开,同桌是个女同学,家庭教育很好,学习也很不错和儿子挺和的来。去年儿子过生日,还专门喊了同一个学习小组的同桌和另一个女同学吃饭,我一一和她们家长联系,全程接送,儿子和他的同学玩的非常开心。
慢慢的开导,分班了还在一个学校,你今年过生日的时候还可以和她们一起吃饭,爸爸帮你联系。趁机偷偷在劝说里面加入了和你交往的过人都是你“生命中的过客”,很少有人能陪你走完,包括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时候要学会珍惜就好。是不是说的有点早?
儿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转眼情绪变好起来 ,那时候已经10点多了,让他睡觉时才想起来,他的一篇自编书卡壳了,才先去洗漱的,听了刚才的消息差点忘了写,又去把自编书写完,才去睡觉。
早上我听老婆说,昨天儿子在被窝里又哭了,哭累了才慢慢睡了。
儿子是一个重感情敏感的孩子。
我为他骄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