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日。
加拿大鹅刚刚因为衣服上商标绣错、缝线粗糙,甚至面料还有刺鼻异味冲上热搜。
2022年2月9日。
曾号称是“9亿少女的梦”的韩国衣恋被爆以次充好。
①
韩国衣恋以次充好?
▽
近日。
韩国衣恋集团在中国的注册公司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因以次充好冲上热搜。
处罚信息显示:
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委托丹东翔腾服装有限公司生产80件羽绒服,并于9月将其中的9件用于在北京部分百货的专柜进行销售。
该批次羽绒服成本价为75元/件,专柜标价却高达1598元/件,吊牌溢价竟高达20倍。
截至2021年11月3日。
这批羽绒服共售出2件,其中1件为抽检售出。
2022年1月29日。
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上海衣恋涉及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行为,处以罚款14382元,没收违法所得1322.45元并没收非法财物。
@商业那点事儿这种以次充好的“贴牌”游戏是不是很熟悉?
2021年10月。
隔壁的加拿大鹅就被爆出过类似行为。
不同的是:
加拿大鹅也是以次充好。
不过。
它却用经典的“对华双标”把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
这不。
衣恋这才刚刚口头表示歉意,衣恋品牌的总成本加工只是其次。
评论区。
网友却开始同情起了衣恋,觉得媒体的报道“以偏概全”。
此情此景。
加拿大鹅真该“学学”。
要知道。
2021年1月。
衣念上海就曾因为旗下品牌SPAO一款女士羊毛大衣,实际面料和里料成分均为100%聚酯纤维,并不含羊毛,属于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被罚款20万。
同年2月、3月和4月。
衣念上海又多次因为类似的原因被罚。
与此同时,
黑猫投诉上关于衣恋的投诉高达上百。
当然。
媒体将生产成本概括成了“总成本”这种说辞,的确不恰当。
真正的问题是:
衣恋在这75元的“加工成本”中还要掺假,而且屡教不改。
这样来看。
问题是不是更加严重了。
②
9亿少女梦碎衣恋?
▽
回顾衣恋的发展史。
1980年。
韩国衣恋开设第一家“ENGLAND”时装店。
1994年。
衣恋时装(上海)有限公司成立。
进入中国后。
衣恋进入快速扩张期。
2008年。
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成立,单独运营衣恋集团所有女装品牌,并开始筹备上市工作。
2016年。
巅峰时期。
衣恋在中国百余座主要城市就有8000多家门店,ELAND、SPAO、SCOFIELD、TEENIE WEENIE等品牌曾是不少中高端商场的“金字招牌”。
短短41年。
衣恋从最初的女装时装店起步。
已然涵盖ELAND、SPAO、SCOFIELD、TEENIE WEENIE等50多个品牌。
价格已然动辄上千。
其中。
衣恋在中国最成功的两个品牌无疑是ELAND和TEENIE WEENIE。
凭借没有一件低于500元的“贵”。
门店的“格调”。
以及衣恋对于品牌保值的处理,宁愿剪标,也不打折的“高级感”。
衣恋曾一度成为“9亿少女的梦”。
但在2015年。
衣恋旗下快时尚品牌SPAO,开始聘请韩流音乐组合EXO和AOA担任专属模特。
这果然就是衣恋对偶像经济最后的“梭哈”。
2016年。
衣恋集团将TEENIE WEENIE,以50亿人民币的的价格出售给中国的维格娜丝时装有限公司(后更名为锦泓集团)。
2017年。
衣恋关闭了旗下快时尚品牌SPAO在全国主要城市的门店。
2019年。
衣恋又作价2.6亿美元将E-Land Footwear USA Holdings,及旗下K-Swiss、Palladium、Supra三个运动品牌,和PLDM、KR3W两个子品牌出售给特步国际。
疫情之下。
2020年。
衣恋销售额更是首次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这也是该集团自成立以来首次出现大比例的业绩下滑。
@新周刊为此。
衣恋在上半年陆续关闭了韩国大邱、仁川等地的多家门店,还出售了20多家门店停车场的十年期经营权。
并令公司超过1000名的管理人员实行阶段性无薪休假。
这才筹集到约合人民币7亿元的流动资金。
衣恋之所以沦落至此?
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的眼界和口味都变了,但衣恋还躺在自己的“公主梦”里。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衣恋2000年前后的疯狂扩展,留下了资不抵债的后遗症。
2013年买买买之后。
衣恋的债务比率高达400%。
2018年卖卖卖之后。
衣恋的债务比依旧高达175.7%。
还有就是。
衣恋在过去的41年几乎完美的错过了“电商时代”。
③
消费的理性回归?
▽
当然。
再被消费者抛弃的路上,衣恋并不孤独。
2018年。
英国品牌Newlook退出中国市场。
2019年。
美国快时尚Forever 21关闭中国官网,线下门店甩货清仓。
2020年。
耐克已启动公开裁员,H&M将关闭170家门店,Zara考虑关店上千家。
2021年。
加拿大鹅因为质量问题被罚。
2022年。
衣恋同样因为质量问题被罚。
快时尚品牌正在进入“挤泡沫”的时代。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
一些国际大牌正在滥用自己的“定价权”。
这都2021了。
LV还有售价3万多的空气夹克。
苹果一块抛光布高达145元。
连马斯克都觉得这是“智商税”。
奉劝这些国际大牌一句。
虽然国内有些消费者不记打,也不记疼,根深蒂固的消费观也很难改正。
但要记住。
有些消费者记忆只有7秒。
但是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却是有记忆的。
虽然这个时间可能有点长。
但是让消费回归于理性却是迟早的事。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虽然有些品牌和消费者有着近乎偏执的傲慢,从不在乎大众和舆论。
毕竟。
他们终究还是一类人。
殊不知积毁销骨。
品牌信任不知不觉就已经荡然无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