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来自书单君_失败

来自书单君_失败

作者: 夜谈_大猪蹄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9-05 18:41 被阅读25次

    最近对年轻人来说,好像没什么好消息。

    房租暴涨,物价也跟着凑热闹,全国蔬菜价格连续8周上涨,本就空瘪的钱包已经难堪重负。

    再加上单身的苦闷,找不到目标的迷茫,不少年轻人感慨,自己活得就像个loser。

    可是,父母、学校和社会,从来都没教过我们如何当一个失败者。

    人人争做成功人士,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万一不小心失败了可怎么办?

    书单团队为我们分享一本书——《成长到死》。千万别被书名唬住了,这本书的主题其实是告诉人们,失败的本质和你想象中的其实不太一样,想要从跌倒中爬起来,第一步是要先明白自己是被哪块石头绊倒的。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失败?

    当用“失败”来形容一个人,你会联想到什么?

    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失业、破产、离婚……

    不过,生活中的失败可不光这些大事,上班迟到、和另一半吵架、信用卡逾期,甚至做饭糊锅,都能让我们感到自己的生活很失败。

    很多人以为我们之所以害怕失败,是因为它会导致财物损失或者发展受阻,但实际上,失败的本质并不在于实际的失去,而在于我们内心感受到的挫败感。

    也就是说,失败的本质并不是“事件”或者“状态”,而是一种负面情绪。

    在《成长到死》中,作者布琳·布朗提到,无论背景如何或损失大小,“失败给我们的感觉都像是一次错失的机遇,或是无法重来也无法抹去的错误”。

    由于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失败的体验会让我们感到自己软弱无能,进而产生失望、自卑,甚至恐惧的感觉——

    工作丢了可以再找,但是一想到自己什么都不擅长,从来没有被赏识过,自信心就跌到了谷底。

    高考没考好可以复读一年,但一看到其他同学都开启了美好的大学生活,就感觉自己矮了一截,连同学聚会都不敢去。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并不懂得如何与自己的不适感和平相处。面对负面情绪,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从痛苦中逃离。

    身体受伤了,我们都知道要先清创再包扎,还要定期换药,否则伤口会化脓感染。

    可是换成了心理创伤,我们的选择却往往是无视痛苦,忽略和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布琳·布朗认为,伤痛并不会因为我们置之不理而自动消失。爱人离开令人心碎,工作失误令人懊恼,持续贫穷令人自卑,这些伤痛将会持续作用,缓慢发酵。

    如果没办法真正摆脱失败,那它带来的负面情绪就会掩藏起来,一点点啃噬我们的内心,直到有朝一日彻底爆发。

    我们为什么会被失败缠住?

    并不是人人都懂得如何正确看待失败,他们更擅长的,是在面对失败带来的痛苦时,让自己“好受一点”的手段:酗酒、过度购物、暴饮暴食……

    但在这些生理方面的“放纵”之前,还有一招手段是我们不自觉地在使用的,那就是“编故事”!

    在《成长到死》中,作者布琳·布朗提出,在受伤的时候,人类的原始生存本能,会促使我们编造出一段讲得通的故事,目的是为了最好地保护自己。

    比如,你没有通过公司的晋升考核,那么你可能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因为自己实力不够,而是会怀疑,考核背后有黑幕,主管对你有意见,或者某位同事有后台。这样一想,失败的“锅”就甩给了外部,而你就能免于挫败感带来的羞愧和懊丧。

    英国科学作家哥特沙尔把这个现象概括为“臆断理论”:人们总是以片面和虚构的内容为基础,融合成有条理的故事,从而给他们带来情感上的满足。

    大脑将人生的复杂因素化繁为简,创造出让人聊以自慰的简单道理。

    这种思维方式虽然对心理健康有一点正面作用,但它对个人成长的危害却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失败的原因很复杂,而“脑补”故事,却会让我们把原因简单化:别人走关系、领导太傻帽、评委有偏见……如果我们一遇挫便无意识地开始编织故事,用习惯的方式,架构出大脑想听的故事内容,那么就会因为同一件事反复栽跟头,并且很难爬起来。

    不仅如此,臆断思维对人际关系也会产生致命的伤害。

    当感受到挫败时,人类的自我保护机制就会立刻启动,第一反应就是:宁愿选择生气也不要伤心。

    于是,“编故事”就会进化成第二招——“指责”。因为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就会让自己好受一点,那种愤怒感也会冲淡伤心的痛苦。

    比如,遭遇晋升失败,你会指责下属对你的支持不够;上班迟到,你会指责丈夫为什么不能早点出门送你。

    面对真实的失败,人们由于害怕痛苦,就采用“编故事”和“指责”的招数来逃避,以为只要自己内心不承认,就可以免于心理惩罚。

    然而,掩耳盗铃不仅无法帮他们走出失败的阴影,反而越陷越深,被缠住不得动弹。

    如何才能从失败的泥潭中勇敢起身?

    我有一位相识多年的好友,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从不后悔”。

    为这事我没少跟他抬杠。

    考试挂科了,我问他:“你不后悔没好好复习吗?”

    研究生没考上,我问他:“你不后悔没认真准备吗?”

    工作遇到瓶颈,我问他:“这次你总该后悔了吧?如果去年拿下资格证书,这次的机会肯定是你的!”

    然而每次他都跟我说,都是自己的选择,结果已经这样了,有什么可后悔的。

    以前我对他这种“死鸭子嘴硬”的做法十分费解。直到开始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突然意识到了症结所在:“你之所以说自己从不后悔,是不是因为不想承认自己的失败?”

    没想到他居然不好意思地承认了:“算是吧。”

    在《成长到死》中,布琳·布朗说,失败教给她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认识到了悔恨的价值。悔恨是一种情感,它能够提醒我们意识到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性。

    如果拒绝后悔,就意味着你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失败,而且对生活缺乏思考,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学习的,也没有什么失误是需要补救的。

    所以说,想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根本上战胜失败,诚意的悔恨是必备的基础。尽管这会让我们内心备受煎熬,但最痛苦的教训往往也是最有效的工具。

    在此基础上,布琳·布朗还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方法,教我们如何从失败的泥潭中勇敢起身,那就是通过写作的方式挖掘自己真实的情感。

    你不会写文章?没关系,这里说的写作并不是像专业作者那样长篇大论,而只是把字写在纸上,不管写得多烂都没关系。

    当你遇到挫折,感到伤心沮丧,或者火冒三丈,先别急着发泄情绪,或者自我麻痹,拿出纸和笔,把你此时所思所想写在上面。

    头几句你写的可能都是情绪和抱怨。但写着写着,你就会不自主地关注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需求,甚至开始反思:

    我为什么会突然生气?我今天对周围的人为什么这么苛责?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沮丧?

    这时,写作就会帮你识破臆断思维虚构出来的故事,认识到表面情绪背后的深层情感。

    假设你这个月没有完成绩效考核,工资被扣了一大半,看着账户中惨淡的余额,失望、压力和愤恨都一股脑地袭来。这时候你刷了一下朋友圈,发现同学们不是在晒旅行,就是晒美食,一个个都过得很好的样子,于是更加沮丧。

    通过写出自己的感受,你就能够意识到,自己又在编故事了。赶紧打住,重回理智的思考。

    你会发现,能力不足和经济拮据让你感到自卑,而与他人的比较更加重了这种感受。自卑被称为情绪之王,很多情绪的背后,隐藏的正是自卑这个罪魁祸首。

    而真实情况是,每个人都会面临和你一样的窘境,你的朋友是加了一个月班,才换来难得的消遣,只要你付出足够的努力,也会收获同等的回报。

    请记住,只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有可能变得更完美;只有正视失败,才有可能战胜失败。

    ✎✎✎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有段对白,小女孩玛蒂尔达问里昂:“生活是否永远艰辛?还是仅仅童年才如此?”

    里昂回答:“总是如此。”

    生活就是这样充满艰辛。“万事如意”只是一句美好的祝愿,不可能成真。

    没有足球运动员会幻想踢一场没有身体冲撞、没有受伤风险的比赛。但你有没有发现,足球运动员在摔倒的时候是有技巧的,遇到身体冲撞,他们会顺势一滚,很快又站起来继续奔跑了。

    而生活中很多人手臂受伤,往往是因为摔倒的时候用手撑了一下。他们害怕摔倒,也就伤得更重。

    失败其实并不可怕,当你决定去战胜和改造它的时候,它就会变成一次学习经验、一次好奇心的尝试、一次自我升级。

    敢于跌倒的人才最强大,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站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自书单君_失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kz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