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是许多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却未必了解的一种心理学现象。墨菲定律指的是当一个问题出现,如果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解决方法。而其中一种必然会导致不好的结果,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有人选择那种不好的决定。
现在也理解为,一件事只要有变坏的可能性,无论可能性多么微小,这种可能,迟早会变为现实。
在统计学中也认为,当某件事中存在一个微小的漏洞,无论这个漏洞爆发的几率多么微小,随着这件事存在时间的延长,这个漏洞爆发的概率将无限接近于必然。
前段时间,树洞精曾在文章中谈到过破窗效应在管理学中的应用。一旦有一个人打破规则,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不仅这个人破坏规则的程度会愈演愈烈。还会导致周边其他人加以效仿。
这样的现象用墨菲定律也可以加以解释。当一个规则漏洞出现,如果不能及时修补,杜绝相同的漏洞再次产生,那么这个漏洞可能带来的危害,必然会在未来的某时某刻,以极具破坏力的形式表现出来。
墨菲定律在管理学中同样被广泛应用。当企业或组织中出现任何不稳定因素,作为管理者,如果不能对其佳怡稳定和修补,在未来的某一天,必然会出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现象。
以上罗列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对墨菲定律有了一定的了解。
正如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是每个人一生中必然都会经历的,属于全人类的共性。而真正让人们拉开距离的是,是否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且当发现问题后,是否有足够的执行力去改变。以及解决问题后,能汲取到哪些经验。
墨菲定律说的是,一件事只要有变坏的可能性。那种负面的结果就一定会发生。树洞精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反过来,兴许也能说得通。一件事情,只要有变好的可能性,并且我们加以行动,也迟早会发生好的转变。
姚明说过:努力不一定成功,放弃一定失败。其实现在有很多人,明明不甘于现状。但想到改变需要付出的努力和面对的困难,就望而生畏。踟蹰不前。这并不是因为人们懒散怯懦,更多的情况下,只是人们对于目标的认知偏差,导致的结果。
由于每个人意识中,对于自我保护的概念有根深蒂固的本能。因此,我们很容易察觉到,那些对我们不利,甚至有一定危险的,阻碍的存在。当我们察觉到它的存在以后,畏惧与畏难情绪便产生了。
想解决这种困境,将这些困难拆分开来解决,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小目标这个词,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但真的去制定小目标并加以行动的人,却少之又少。
曾有过一场万米长跑比赛。一名平时成绩并不算优异的选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拿到了冠军。赛后,她和教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她之所以能够成功,利用的是心理学中的登门槛效应。
在头一个一千米时,她在心里要求自己稍稍领先他人一些。这对于专业运动员而言并不算困难。在第二个一千米时,她同样做出如此要求。以此类推,在来到最后一个一千米时,由于前面累积的优势,她已经将其他对手甩开了一大截距离。这其实就是小目标的运用典范。
按照常规来说,这名平常成绩一般的选手,只要参加比赛,就存在一定的夺冠几率。但正是由于找对了方法,以及坚持不懈的行动,才让这种几率化为切实的成功。
无论是为了规避墨菲定律中的风险,还是为了通过实现小目标走向成功。侥幸心理都是要不得的。
在积极心理学中,主张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当生活中的困难出现,好的,我们承认它出现了。并且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只属于我们自己,没有人会来帮助我们解决。
如果我们自己不去应对解决,只会让问题在阴暗的角落霉烂变质,滋生更多的毒菌。越拖越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因此,积极心理学主张,改变的最佳时机,永远是现在,是此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