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是可以改变的。
人际关系中,能够让自己保持舒服,利益也不受损失的状态,是这个人有比较好的边界意识,说明能隔离自身以外的人或事对自己的负面干扰。如果这个人又能照顾到别人的感受,维护到别人的利益,那么他就是一个处事有分寸感的人。
那么人和人之间怎么保持合适的边界呢?心理学家用“缝隙”这个词来表达边界和边界的距离。这个缝隙就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挨的太近,他们都长不大。在他们成长竞争中,彼此吸收养分向周边扩展,但他们之间的枝桠伸到对方什么地方,是彼此长期试探、协商的结果。
说到边界,武志红老师举了个例子,一个人面对别人的一句话,要怼10句才舒服,那是他感受到了强烈的入侵,必须怼回去才能维护自己,此时的他没能安住在自己的内心。通过他的斗争,让对方明白了他的边界在哪里,为以后的相处提供一个借鉴。
这个事例说明,关系中有分歧和冲突不可怕,重要的是让彼此明白分歧在哪里,是否可以重新界定彼此的边界,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补偿,拿捏好相处的分寸。一般人际关系要保持边界,大家还比较容易理解,难的是父母和子女之间、夫妻之间的边界不容易界定。
就像丽姐和峰哥这对东北夫妻,东北女人做事利落,神经大条,男人则好面子。刚结婚的时候,峰哥就上交了工资卡,丽姐负责筹划家里一切开支,有结余就存起来。时间一长,峰哥渐渐地觉得他在家里没有存在感,啥事他都做不了主。
有天晚上,峰哥喝完酒叫丽姐开车来接他。见面后,峰哥说他喝的不多,要自己开车,丽姐自然是不同意的。趁着酒劲,峰哥嚷嚷着:“平时啥都听你的,今天我就不依了。”说着挥拳朝丽姐肩上打去。
丽姐这把火了,心想饶了这次,他以后成习惯了不得升级家暴吗?丽姐立马停车把峰哥拉下去,自己驾车扬长而去。
峰哥后来自己打车回家。
第二天酒醒后,丽姐认真和他掰扯开了说,你以后再打人就没得说的,喝酒不是打人的借口。深谈之后,丽姐就把工资卡给了峰哥,让他负责家里所有支出,峰哥至此才心理平衡些。
后来他俩再起争执,峰哥气极的时候就挥拳砸墙。但凡峰哥挥拳砸墙,丽姐就收声。几次吵完、打完之后,他俩感情却越来越好了。
丽姐总结她家的经,就是要经常提提俩人不一样的地方,一定要谈透彻,摆出来说明白了反而就没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