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1000天演讲打卡第621天。今日继续阅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九章。
前面看到儿童自我状态我还是有点懵,觉得人格状态都不太理想,上一章又看到父母自我状态的人格,联想到自己有很多相似之处,今天终于看到了想成为的状态,这就是成人自我状态。
在一起,我做了个对比。
儿童自我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型儿童,一种是适应型儿童。自然型儿童拥有自然的情绪,包裹喜怒哀惧。但是受大人的影响,会为了生存而做出一种生存策略,去适应大人的言行,这便是适应型儿童。
如果我们是父母自我状态的人,就比较喜欢挑剔、批评或教育别人。
成人自我状态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达到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会用理性而不失情绪化的方式去处理事情,有计划,有考虑,再决定行动,用理性合理的形式思考当下的事,善于倾听别人的看法,而不是立马做出反驳或辩解。
我们身边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一般都会立马做出反应和辩解,这也就说明他们都处在儿童自我状态或者父母自我状态,或多或少的受童年和父母的影响。这两种状态下都无法正常学到新的东西,因为这两种状态一直在重复这过去。
那如何找到这样理想状态呢?只有自己,别人帮不了你。
几年前一件事让我痛苦了很久,我觉得我再也不要看见那个人,他是我事业道路上最失败的一次,利益蒙住了他的双眼,身边亲朋好友都选择远离他,当所有人都对他恨之入骨,而我却选择了不计较,失去的就当上辈子欠他的。
今天看到这个状态调整的内容,我觉得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你把这件事当作过不去的坎,对方却不以为然。试着原谅或许是最好的释放。选择原谅就说明主动放弃了不开心的情绪,这种不开心是来自我们的潜意识里,就像佛教里说的放下执念,虽然放下很难,但放下了会很轻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