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明朝最大悬案,建文帝哪里去了?他最终等来了永乐帝孙子的赦免

明朝最大悬案,建文帝哪里去了?他最终等来了永乐帝孙子的赦免

作者: 茶人老七 | 来源:发表于2018-11-09 07:50 被阅读18次

    建文帝到底跑到哪里去了。他是如何逃避永乐大帝长达二十多年的搜捕?他一会儿做和尚,一会儿扮道士,当皇帝时没去过的地方,却在皇位丢了以后跑了个遍。甚至据说,还跑到国外游历了很多年。几十年后,他终于等来了永乐大帝孙子的赦免。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的大军攻陷南京,建文皇帝朱允炆的皇宫被团团围住。就在朱棣打算进宫劝说朱允炆投降退位的时候,宫中突发大火,火势烧天,完全无法扑灭。朱棣一气之下,下令军队清宫,将建文帝手下的太监宫女全部杀死,连续三日,血流成河。

    但是,令朱棣更加生气的是,燕军找遍皇宫,却没有发现朱允炆的下落,连尸体都没有发现。而且,没有人知道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有的说,朱允炆在大火中丧生,尸骨无存。有的甚至找来马皇后的尸体,认作是建文帝的尸体。但是朱棣知道,建文帝一定没有死,肯定是从什么秘密的渠道逃脱。

    为了安抚人心,朱棣对外发布诏书,昭告天下建文帝朱允炆殡天,死得不能再死了。但是暗地里,朱棣派遣手下得力将军,全国范围内搜捕建文帝。朱棣说:即使踏遍五湖四海,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找到建文帝。

    那建文帝到底去哪了呢?

    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其实,建文帝在朱棣攻入南京时已经悄然出宫,来到神乐观当了一名和尚。随他一起出家的还有亲信程济、杨应能和叶希贤。他们藏身庙宇之中,就在天子眼下。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朱棣登基称帝以后,对朱允炆下落一事非常伤心。当他听说建文帝逃到了西洋海外。于是,他立即下令让大太监郑和携船出使西洋诸国,当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郑和前后六次下西洋,但是每次都无功而返。试下一下,当时的条件下,茫茫人海中,要想在海外寻找一个人实在太难了。

    到了1406年,朱棣又听人报告,说朱允炆就在南京城边上的广济寺里,压根没有逃亡海外。于是他连夜派大军将广济寺包围。但是,不幸的是消息走漏,提前被建文帝知晓。当时,朱棣的国师姚广孝恰好在广济寺下棋。朱允炆借口是方孝孺的后人,躲在广济寺出家为由,让姚广孝带他离开。姚广孝对方孝孺十分敬佩,当即答应下来,带着建文帝走出了重重包围的广济寺。

    建文帝逃过一劫。

    后来朱棣又听说朱允炆跑到云南,与世代镇守云南的沐家取得了联系。西平侯沐晟与建文帝关系不错,而且云南地广人稀,天高皇帝远,确实不容易被发现。事实上,朱棣得到的消息是准确的,朱允炆确实向西逃窜,打算去云南投奔西平候。

    在去云南的路上,建文帝拐了个弯来到襄阳。因为在朱棣攻破南京城前,建文帝曾把幼年的太子托付给廖平,而廖平将太子带回了老家襄阳。廖平将建文帝安排在襄阳城外西山的一个破庵里,让得知消息的知府到他家搜索时,没有被发现。建文帝再次逃过一劫,一路惊险,终于到达云南,与西平候见面。

    随后,西平候将他们安排在云南白龙山,修筑白龙庵。一时香火日盛,名气渐传。大概三年后,朱棣突然意识到建文帝一定在云南,于是派人加紧搜查。建文帝怕拖累西平候,只好从云南离开,往贵州、湖南、湖北一带流亡。等到云南那边风声渐松,情势稍缓以后,建文帝又带着程济一行回到云南白龙庵。这时候,已经是永乐八年的春天。随后,建文帝又出游大理浪穹,并在当地住了一年多。

    在此期间,追随建文帝的两个和尚应能和应贤先后去世。建文帝在当地再收一名弟子,取名应慧。永乐十年,建文帝再次回到白龙庵。八年后,建文帝再次从云南来到四川峨眉山。此时,永乐大帝朱棣对他的搜捕已经没有以前那么严格,毕竟朱棣坐稳了江山,建文帝没有任何能力可以与之抗衡,只不过是卡在他喉咙里的一根刺,不吐不快罢了。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第五次北伐,结果病死途中。没过几年,朱棣的儿子朱高炽也病死了。此时的建文帝才稍微松了一口气,对程济说:今后我们往来可以稍稍如意了。

    随后,建文帝到四川永庆寺,并在此住了十三年。正统五年,也就是公元1440年,六十四岁的建文帝突然回到北京,面见当时的正统皇帝朱瞻基。朱瞻基让其住在紫禁城里,宫中人都称他老佛。后来,朱允炆老死宫中,葬于北京西山,立碑:前明天下大师之墓。

    建文帝的故事讲完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当然,这也是民间野史传说,目前官方没有定论。因此,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是明朝最大的一宗悬案。也许历史的迷雾永不会散开,但不妨碍我们进入雾中探索一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最大悬案,建文帝哪里去了?他最终等来了永乐帝孙子的赦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wb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