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比较过自己泡茶和去茶馆喝茶的区别,如果是自己泡茶需要自行准备茶叶,茶具和开水。而去茶馆喝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跟茶馆服务员说想要一杯什么样的茶,是铁观音,碧螺春还是西湖龙井等。正是因为茶馆有服务员,顾客无需直接和茶叶,茶具,开水等交互。整个泡茶过程有服务器来完成,顾客只需和服务员交互即可,整个过程非常简单省事。
1303036-20190805162904493-1848571136.png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有时候为了完成一项较为复杂的功能,一个客户需要和多个业务类交互,而这些需要交互的业务类经常会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由于涉及到的类比较多,导致使用时代码较为复杂,此时,特别需要一个类似服务员一样的角色,由它来负责和多个业务类进行交互,而客户类只需与该类交互。外观模式通过引入一个新的外观类(Facade)来实现该功能,外观类充当了软件系统中的“服务员”,它为了多个业务了的调用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入口,简化了类与类之间的交互。在外观模式中,那些需要交互的业务类被称为子系统(SubSystem)。如果没有外观类,那么每个客户端类需要和多个子系统之间进行复杂的交互,系统的耦合度将很大;而引入外观类之后,客户类只需要直接与外观类交互,客户类与子系统之间原有的复制引用关系有外观类来实现,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
定义
外观模式为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定义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
1303036-20190805142604766-1309616266.png
涉及角色
- 门面角色:外观模式的核心。它被客户角色调用,它熟悉子系统的功能。内部根据客户端角色的需求预定了几种功能的组合。
- 子系统角色:实现了子系统功能。它对客户角色和
Facade
是未知的。它内部可以用系统内的相互交互,也可以由供外界调用的接口。 - 客户角色:通过调用
Facade
来完成要实现的功能。
使用场景
比如经典的 MVC 三层架构
优点
- 减少系统相互依赖,降低耦合,为复杂的模块或子系统提供外界访问的模块。
- 提供灵活性,子系统相对独立。
- 提供安全性,预防低水平人员带来的风险。
示例代码
class SubSystemA:
def methodA(self):
pass
class SubSystemB:
def methodB(self):
pass
class SubSystemC:
def methodC(self):
pass
class Facade:
objA = None
objB = None
objC = None
def __init__(self):
self.objA = SubSystemA()
self.objB = SubSystemB()
self.objC = SubSystemC()
def method(self):
self.objA.methodA()
self.objB.methodB()
self.objC.methodC()
def clientUI():
facade = Facade()
facade.method()
if __name__ == "__main__":
clientU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