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平时一样,晚上吃饭后独自一人出来散步,戴着耳机在得到app听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平时晚上散步的时候听着这门课程,都是比较有感觉的,但是今晚好像并不想听。我觉得自己好像做什么都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是非常有激情,恨不得把这件事情钻研到底,当成人生的事业来做,但做着做着就逐渐失去了激情。或者说,有时候并不是激情,而是感觉,从很有感觉很投入地做一件事情,逐渐变得没有感觉没有动力,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但这种情况也不是持续的,如果自己接纳了这种情况,并把这件事情放下,过一段时间,对这件事的激情和感觉又回来了。
我在想,为什么总会有这种能量值的低谷,为什么总会有这种什么事情都不想做的时候?有些道理告诉我,要努力要专注;有些道理告诉我,要放松要忠于自己的身体;有些道理告诉我,要思考要总结。所有道理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只是,把它应用在哪一个情景?
既然不想继续听这个课程,那我就关掉它,问问我身体的感觉,探寻一下思维的变化。突然头脑出现了一个声音:你不想听课或者看书,是因为你头脑太凌乱了,你头脑有未整理的思绪,有未解答的疑问,在你头脑如此凌乱的情况下,你竟然还在不停地往脑袋里塞东西,那你的身体和思维必然以各种方式表达不满。
所以,我停下来了,我想用写的方式来整理和疏导。写,首先是将自己的感觉输出,并不必要求自己按照条条框框去构建去思考。想起武志红老师讲的一件事情,他说有一次有一家杂志社让他写一篇关于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文章,武志红老师并没有从思维的角度去思考文章的架构及内容,而是花了几十个小时的时间去了解撒切尔夫人的方方面面,去感知她的存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武志红老师说他写出了一篇他自己非常满意的文章。所以我认为,感觉的输出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你身体和情绪的展现,会让所写的文字更加饱满,更加有生命力。如果只是思维的展现,那无论逻辑多么严谨,描述多么美妙,终是有点干巴巴的感觉。
也许这也是我潜意识里懒于思索的托词,但确实是我这一刻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