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一个看似虚无缥缈的话题,到底有没有丝毫的科学依据呢?应该是有的吧,不然怎么会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说。梦想也应该不是专属孩子和年轻人话题吧,中年人谈梦想,是不是有点儿矫情呢?想起了马云,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昨天,看到《外婆的道歉信》一百多页,书里谈及小爱莎的愿望就是要弄清楚爱她那么多年的外婆,为何自己一点儿都不了解,不懂得外婆为什么会在别人正常生活时自己却一团糟,别人生活发生混乱时自己却有指挥方遒的超能力。下午的课堂上心血来潮,问及孩子们这个问题,你的愿望是什么,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却让我感到了岁月的变迁时光的流转给人们的三观带来的冲击力。
课堂上,问起孩子们的梦想,有的孩子说梦想是做一名美食家,有几个孩子想做一名歌手,有的孩子想做警察,还有一个孩子想做画家,一个孩子想做钢琴家,甚至有一个孩子想做怪兽,一个文文气气的女孩儿想做一个温柔的妈妈,只想陪着自己的孩子好好写作业......孩子稚嫩的表达也许只是他们对世界最初印象的陈述,但也是他们心中小小的渴望吧。常常见到那个梦想是钢琴演奏家的女孩儿,小小的年级,除了完成繁重的作业外,还要抽出空来去学钢琴,学舞蹈,学英语,有时候我觉得她累,和她聊天,她却乐在其中,这也许就是梦想的力量吧。一个小小的信念,足以支撑一个孩子好多年!
记得小时候,最害怕长辈们问起长大了想干什么,说大了他们总会哈哈大笑我不知道天高地厚,说笑了又怕他们笑我没出息。其实,小的时候每次看见走街串巷的货郎都羡慕的要死,尤其是看见他们每次载着各种诱人的小吃,再加上富有韵律的吆喝声,甚至想象着他们到了晚上数钱的模样,觉得给个神仙也不换了。可是,如果我告诉长辈们,我长大了就想做一个货郎,到处叫卖,他们会笑死吧!上学之后,遇见了特别喜欢的语文老师,长长的麻花辫,白嫩漂亮的脸,永远温柔的声音,特别是讲课文讲故事时富有感情的演绎,我的眼神儿总随着她的身影流转,长大后,就做一个这样的语文老师吧!那么迷人,那么温柔,轻声慢语中告诉了我们知识的博大,做人的真谛。最起码,当再次被问及梦想时,自己觉得高大上一点儿了吧。初中毕业在即,梦想随着年龄的增大悄悄发生变化,想走出门去,到广博的世界中去闯一闯,去看一看,却被母亲一纸报名表定格在了师范。师范三年,无数次地梦见自己和朋友一起去了北上广,抑或南方的某座城市,在那里奢侈地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和青春。毕业后,单位换了几个,职业永远写成了小学语文,每天在书和作业中无限被延长。不知道这算不算儿时的梦想成真,却感觉自己对这份职业越来越有感情了呢!
三十年后,我们再次谈及理想,和一群七八岁的孩子。他们仰着花儿一样的笑脸:“老师,你的梦想是什么?”看着一脸脸纯真的笑容,甜甜的声音,忽然第一次觉得梦想那么真实,那么近,触手可得。用眼神儿深情抚摸着一个个可爱的眼神儿,轻轻地告诉他们:“我的梦想就是你们啊,你们努力地读书,开心地生活,健康地成长,就是我的梦想。”孩子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吃惊地长大了嘴巴,然后领悟般同桌互相对视,仿佛不相信老师的愿望会和他们息息相关。忽然,一个男孩儿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们现在就让你梦想成真!”“对,让老师梦想成真!”这群鬼马精灵的孩子啊,他们简直就是一群遗落人间的天使,我又怎能不爱他们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