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你们看到了道反和弱的作用面,接下来是道更广为人知的作用面,生。
书中有很多地方都交代了道的生发作用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
这是最直白的讲述了,古文中三是指多数。
道生之,德畜(xù)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51章
对于万事万物来讲,道生发了他,德使其成长,当其为物后成形了,用势去使其成功。所以万事万物都遵循道而演进,都明白德的珍贵,这不需要什么强制,是自然而然。所以道和德的生发作用贯穿了事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促使其生发和长大却不占有,不自恃有功,不主宰其过程,这就是玄之又玄运作的德。
这一章对道和德的作用方式、作用规律讲解得已经很具体了。正是道也隐含了弱反的作用,才会“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些话不断的在提醒人们,任何具象,皆有始有终,处在不停的变化当中。
揭示了变的道理,理所当然的会有很多人理解道德经的现实意义,教你应变。这也解答了开篇的三问中最后一问,哲学的存在意义。哲学的存在意义就在于给你一座座梯子,让你爬着这些梯子,看清楚各个层面的具象后面的抽象,但世道变,你也在变,不多时之后,抽象被打破,露出来真容还是具象,那就继续看清楚这个具象后的抽象,一直到理解最终的抽象,道。
但道德经远远不止于此,没有种种具象,也便没有了源头的抽象。证道的唯一方法,就是从道出发,演绎出具象。应变是为了创造自己的变数。
从太多处的原文中可以看见老李的心意: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wàng),王(wàng)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mò)身不殆。 --16章
这一章是马未都先生的观复博物馆的名字的由来。观复就是观察反复出现的现象,这章里仔细讲解了修道的几层感悟,不是号召人们修道,何必讲解得那么详细,甚至还拿永生这种终极话题拿出来忽悠人。而且还不止一次: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33章
当然永生是不可能永生的,即便是精神上的永生也难,孔庙也都被砸塌过,满天神佛在西游记里彻底沦为戏里角色,为了长生而像被KPI压迫着一样殚精竭虑,况且永生于精神世界中,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近乎虚幻。能够生生不息永远不被人忘记的,只有被抽象出来的大道思想体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