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596967/8928f633f4389bd8.jpg)
有一天,一个帮忙辅助过孩子数学的一小同事给我发了个视频,视频时长只有2分多,内容是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李玫瑾老师的育儿讲座。她讲见到自己的孩子努力学数学后还是没考好,认为不是孩子的错,只是数学不是她擅长的,她劝孩子:“咱以后不考那带数学的”,后来她的女儿是当年所在学校唯一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她说:“知识不光是书本上的,每个人活下来是凭自己的其一项特长。现在的教育是考试教育,选拔教育而不是生存教育,孩子的心理问题在大人,我们大人要去理解她”,哎呀,妈呀,至理名言,句句说到心坎上,太有同感了。
从那天开始,我到处找她的教育视频,文章,微博,有关她的公众号…,五一期间,花二个小时坐在沙发上把同事发的那一场讲座完整看下来,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近一段,反正一有空就搜与她有关的视频,陷入一种“追星”模式,好像要研究个啥出来,太搞笑了。李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从这几天网络上认识的“她”看,个人认为要再加上个“育儿专家”的称号绝对不为过。
教授从她接触的案例总结,心理问题的起因多出现在早年,也就是可追溯到一个人小的时候。认识一生都可改变,但是性格很难改变,而“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后天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因此性格的训练和教育应该排在先,学习重要但不是唯一,人的成功在于自信,需要全面的心理发展,具备抗挫力,意志力,体力等,而这些能力培养的阶段就在未成年之前的三个的关键时期,分别是0-6岁,6-12岁,12-18岁,其中投入和产出比最高的是第一个阶段,孩子的出生年再苦再累都要自己辅养,孩子的语言发展源于父母亲人小时候爱的唠叨,孩子的观念和性格来自于早期父母的影响。6岁之前对孩子说不,防止任性,自私。12岁之前有两个体育训练特别重要,一是跑步,二是游泳。锻炼意志力和抗挫力。印象特别深的是用游泳池里遇险下沉挣扎上浮来告诉孩子人生亦如此,当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使劲的挣扎,只要挣扎就有机会。这话精辟吧。12岁-18岁是青春期,青春期孩子的家长要学会把嘴闭上,点到为止。要改要求和命令为商量的口气,要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同事和朋友。要让孩子参与家中的大事等等,而且这个阶段是早期教育缺陷的补救期。
以上是李教授讲座我随手记的一部分内容概括。万般感慨,李教授呀李教授,为什么这么晚才“认识”您,到了䃼救期真是费时费力还不一定有成效,我还没找到您讲如何补救的内容,一切正在摸索中前进。但愿我好好学习,儿子天天向上。
向敬爱的李教练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