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1-08-05

2021-08-05

作者: 花儿的念想 | 来源:发表于2021-08-05 23:23 被阅读0次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指导语文课程教学、教材编写、评价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学一定要以标准为依据。标准对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作用表现为:标准阐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教学的内容。同时,确定了该教学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基础性的教学规范和评价依据。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心中有课标,脚下才有方向。

    今天特别感谢学校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新课标。《课程标准(2011年版)》由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三个部分组成。

    1、 先说说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任何一方皆不可孤立存在和发展,两者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水乳交融的。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要警惕偏于人文性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问题的出现。”我们说,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了语言文字,离开了“工具性”来谈“人文性”,则会有水无舟,寸步难行。人文性的博大精深学生也就无法深入体会。“语文,语文,学语学文。语文课程最重要的平衡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平衡。”

    2,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里用到了“全面提高”也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这一目标。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丰富,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我觉得通俗点讲,它就是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的培养,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二)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相比2001年的新课程标准,2011版的新课程标准增加了如下内容:应该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3,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有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三)写作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 口语交际

    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5,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6,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报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4,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建议

    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关于写作教学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

    评价建议

    关于阅读的评价

    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浏览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加以鼓励。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关于写作的评价

    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08-0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iv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