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落笔拟题,并非酝酿已久,胸有成竹,而是源于大脑一时的困顿。今晚的灵感不知道去往哪里逍遥,以至于在网上到处浏览,寄希望于接受到外界信息的刺激,从而激发一点点灵感,捉笔成文。然而一切的努力丝毫提振不起精神,没有一点题材可以激发起兴趣。经验告诉我,借助外援皆是徒劳。
手机息屏,闭目沉思,放松心绪,我让思想自由漫步,由此及彼,一点点联想,终于,我好像感知到了想要的,却又很不确切。捕捉不到又会紧张,这是很糟糕的状态。唯有继续放松,调动脑细胞去感知,不着边际,一任思绪纷飞、碰撞、联想。果然,我抓住了想要的尾巴,继而触摸到了它的存在,不是缥缈,那是一种真实的感受。
走出困顿
未能等到清晰的腹稿形成,凭借模糊的轮廓,直觉告诉我,可以动笔了。一边思考,一边整理,把思想转化成文字。我毫不怀疑,这是两百多天的码字训练形成的思维惯性使然,再次验证了练笔习惯的重要作用。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必然王国就是超凡的强化训练。我为一次次不甘心敷衍,战胜惰性,勤于练笔而庆幸;也为能摆脱困顿的藩篱,触摸到文字语言而雀跃。
行文输出
“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每个坚持日更写文的人都有深深的体会,总会遇到思维困顿,提笔不知所云之时,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如何走出自我设限,尽量写出起码自己能看得过去的诗文,这才是至关重要。
构思一篇故事也好,写出一段感怀也罢,脑细胞罢工,越是着急,越是困顿。如果形成恶性循环,只能使困顿本身延长,甚至心灰意冷。
有过梦魇经历的人都会深有体会,身体似乎有千斤重担压迫,明明思维清楚,感觉是坐起了身,甚至起身下床,但实际上身体丝毫未动。每逢此时,倒不如放弃挣扎,让身体彻底放松,渐渐元神归体,大脑才会主宰躯体。
我们姑且把这种梦魇经历,类比与行文输出时的困顿现象。强行输出,事与愿违,只能是一败涂地。倒不如放空思想,信马由缰,一任驰骋,不经意间,想要的文思与素材闪现,触手可及,我理解的就是触摸语言。
需要说明的是,前期的强化训练,行文能力,乃至字、词、句的基本功必须具备。有了这样的前提,当我们真正触摸到文字语言,码字输出已不是难事。
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