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谋而不忠乎,回答的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个问题。我想很多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企业、在单位,自己很有才干,但是并不被人了解,更不被重视,也就是我们讲得“事多钱少本事大”,可惜就是“天下无人认识君”“老板眼里没有我”,这种情况下,一般的人——当然也是大多数的人对待企业、单位的态度就是“拿多少钱干多少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要么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走了之,这样的事,这样的人我见得很多了。但是,孔子要求是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我,但是我也要尽自己的力量,终于职守,奉献自己。所以要随时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这是曾子对,人不知而不愠的一个回答和自问。
再说第二省“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第二问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如何才能从远方来,所谓“远”有时间上的“远”,是上下五千年,有空间上的“远”,是天涯海角。就同一个时空下,要让人知道你,了解你,信任你,别人才能来投奔你。这一点,在《论语》子路第十六叶公问政中可以得到印证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后来孔子解释说”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忠信就是我们这里讲的修文德,一个人养成忠信的品质,自然就有文德,自然就“五湖四海皆兄弟”,既然是兄弟,自然有朋自远方来。这是第二省。
最后说三省,传不习乎。这就是孔子开篇就讲到的“学而时习之”的习,我们学的是老师传授的,但学了,到底在生活中用没有,是正用还是反用。是不是口水心非,是不是孔子后面讲的“巧言令色”呢,这个是我们值得反省的。
所以我讲这里的三是有虚有实。这样说在后面孔子及他的其他弟子讨论中我们会发现都是针对孔子开篇的三问来展开的。论语的每段文章看似杂乱,但如果我们认真通读全文之后,发现是浑然天成的结构。
是为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