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忙吧,身体好吗,我现在广州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
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亲切的歌词,是不是有一种冲动,想立马回到家中,看看家里的近况,还有忙碌的爸妈。歌手李春波的一首《一封家书》,唱出了很多人的思念之泪,心酸之泪。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都说儿行千里外报喜不报忧。现在生活的奔波让太多的人不堪重负,年轻的人不敢停下脚步,一停下来怕错失机会,怕难重拾信心;年长的人不敢停下来,怕时间流逝的太迅速,怕抓不住一颗心尚还年轻的尾巴。那么,时间都去哪儿呢?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高尔基曾言: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轻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在我们还在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拨通家里的电话,陪他们说说话。时间荏苒,如白驹过隙,青丝换白发可能真的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不要总想着把手上的工作做完了再说,把这笔钱挣到自己的口袋再说,把这餐饭吃了再说,人的一生没有多少个“再说”,因为生命充满了变数,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曾有人做过一道亲情计算题:
假如父母能再活3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七天,除去来回路途、上街购物、走亲访友等事务,真正能陪在父母身边的大概只有约24小时;30年总共才720小时,差不多一个月。30年时间真正能在父母身边陪伴的时间只有720个小时,可是“再活30年”是一个不可预知充满变数的数字,算算还真是一身冷汗。就像很多父母对孩子们说的,我不需要你在外面做的多么辉煌,只要常回家看看就好。
现在的忙碌倒让我遐想起古代时候,家人邻里把酒话家常的情形。
我们都知道卧冰求鲤的故事,孝子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亲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这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孝义感动天地。而现在呢,很多人连陪伴都难以做到。
读书到现在,从我三年级开始在校寄读到初中我都是一个星期回一次家,后来是一个月,现在是半年。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时候年纪小身体也不是很好,早上起来了我就靠在床边的时候,突然豆粒大的血就从鼻子里涌出来了,在同学的帮助下,带我去洗手间清洗,给我后颈拍了点水,后来我仰着头的时候,我感觉喉咙里充满了血腥味,那时候我没哭。后来中午的时候,我妈来学校看我,给我带了我最喜欢吃的土豆片,笑盈盈的朝我走来,陪我去看了医生弄了药吃了饭。那天下雨了,我看见妈鞋子上,裤子上都是泥。弄完了之后我叫妈快点回去,我没事了,妈说还陪我一会儿,最后在我的“驱赶”之下,妈终于回去了。我送到校门那里,看见她走的背影我哭了,其实我很想回家或者希望她能陪我,但是我更不希望她回家晚了,毕竟山路难走过于城市的大街小巷。
后来,越长越大,倒是经常和她吵架,可是吵完之后我又后悔了,我又心疼她,可能人真的越大越糊涂越冲动。现在回家越来越少了,每回去一次觉得她老一岁,我是看在眼里,想方设法在外面不让她担心,希望自己能替她多分担一些。我说不出一句我爱你,但是我想用行动更好。所以呀,感恩父母,用行动比金钱更可贵。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