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前段时间去听了生涯规划的课,课程开始之前,老师先让大家想象“10年之后自己生活的样子”,然后用笔在白纸上画出来。
大家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还是将信将疑的开始画。大约一分钟过后,老师让每个人把画纸往右手边传,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都还只是简单勾勒了几笔而已,有些人甚至只是刚刚写上自己的名字。
然后,每个人都拿到了来自左手边的画作。
老师示意大家继续画,可以尝试从理解原著的角度去画,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画。
于是,一轮天马行空开始了。
接下来,画作又以这样的方式,继续在不同的人手上又流转了两轮,最后回到原来的主人手上。
老师问,看看你手上的画,有什么感受?
拿到白纸之前,我对10年后生活的想象是走遍名川大山,看看“长河落日圆”。但是刚刚画了个太阳就被传出去了。
谁知道回到手上的画是,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只不过多了一间小房子,门前流淌着一条小河,男主人公坐在椅子上叼着烟,手拿一把鱼竿。
我举手表示,帮我画的几位同学画得很好,不过,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老师接着说,那么大家觉得怎样才可以让别人拿到你的画之后按你的思路接下去画呢?
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把画的主要脉络画好,那么别人就明白了你的意思,就能比较确保出来的是你自己想要的东西。
老师说,是的,我们大家的职业生涯也是一样,你不去规划自己,别人就会规划你。
心如电击般触动了一下。
②
回想自己从上学到就业的过往。
高中考大学的时候,父母说计算机专业就业好,于是志愿填报了计算机专业;
大学成绩还行,获得保研的机会,就业和保研不知如何取舍的时候,父母说读研吧,于是放弃就业;
研究生毕业,手握国企和外企的offer,亲戚好友一顿说,国企好,稳定,于是放弃了外企;
到单位报道的时候,领导说人力资源部需要一名计算机学生,看简历觉得我挺合适,于是带着对HR的一知半解就这样“跨界”去了;
工作几年里,有时候也是领导觉得某个安排合适就让我去了。
渐渐的,工作越来越经常感到不开心。每当不开心的时候,我总是在想,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要什么?
现在看回来,其实这么多年来,我总是被别人的安排牵着走。就好像没有桨的船,风刮向哪里,我就往哪边走。现在的我,就是过去几年“被安排”打造出来的样子。
我常常认为现在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样子,但是却总是陷入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力感中。可是,现在看来,今日的生活来自于过去的选择,未来的样子也是从现在的选择和努力中演变出来的,虽然不能改变现状,但是我可以打造全新的未来,可以让未来成为我自己想要的样子。
首先肯定的一点,如果继续顺其自然,“任人摆布”的话,我只会落入不满意和埋怨的死循环中。所以我需要一点改变,需要重新定义自己,需要拿回工作和生活的主动权、好好规划自己。
③
那么,怎么规划呢?我想到的是倒推法。
首先想清楚“我想要什么”(5年后生活和工作的样子),然后调研和思考“满足我需求的工作是什么”,这份工作“有什么要求”,我自己能力怎么样(哪些优势可以发挥,哪些不足需要改进)
职业模型好了,思考的套路是有了,那么回到自己身上,怎么落地呢?那就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我想要什么:安全感、经济回报、自由度。
满足我需求的工作是什么:因为很清楚的知道安全感在我心中占据的地位,所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是,在现有工作平台以外,投入资源发展新一个维度的技能,产生更大的价值(于是成为了职业生涯规划师)。
工作有什么要求:比如职业生涯规划师,需要生涯的专业知识、提问和引导的技巧、良好的沟通能力。
我自己能力怎样:我越来越看清楚沟通是我很大的优势,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更好的发挥它;提问和引导的技巧,以前也是具备一些,后续可以通过教练技术的学习来提升;比较欠缺的是生涯的专业知识,不过这方面通过上课还有自己看书,也渐渐在提升和固化。
这些就是为了让几年后的生活能成为我自己想象中样子,我所做的准备。
最后想说的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古老的道理,其实放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有指导意义。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就会漫无目的,会走出很多弯路,会磕磕碰碰;对自己有了规划,就等于想清楚目的地,并且在地图上画出一条适合的通往目的地的路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