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重要的那些认知突破,都来源于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别人中肯的反馈,而不是书本上的知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95783/0bc6fc73963877dd.png)
01
—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坚持分享:
每天写一篇公号文章,每篇文章力求输出一个观点;
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篇笔记力求总结一个经验;
每月写一篇技术博客,每篇博客力求形成一个教程;
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公开演讲,每次演讲力求提升一点演说能力。
也就是说,我不是随意分享“半成品”,而是努力打造“作品”。
因为我觉得,如果只是随意地写些什么,胡乱地说些什么,那必定没什么价值,也肯定没什么反馈。
所以,这些“作品”,都要尽可能地“打扮”得漂亮些、精致些,能让人眼前一亮、能让人心生波澜,能让人多给些正面反馈,这样的话,我才会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就比如,我一直强调,”做重大决策之前,要想清楚目的与意义“。
有位朋友就很赞同,他给的反馈对我也很有启发:
你说的想清楚目的与意义恰恰是深度思考,也是最难的地方。要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不仅是思考问题,更是认知问题。
02
—
当然,分享的过程中,不排除会受到“批评”,此时,保持冷静、客观就好。
因为我觉得,不管是鼓励、赞扬,还是批评、质疑,都是一种反馈!
如果一些负面反馈只是情绪上的”不赞同“,那大可哈哈一笑,略过就好。
但如果这些反馈包含了严密的逻辑,能准确指出问题,能给出专门的意见或建议,那就要认真对待了。
因为它们都是极佳的”礼物“!
会让我知道我的逻辑错误在哪里,会让我知道我的知识盲区有哪些,
更会让我把问题思考得更深入、更全面,能帮助我把“作品”打磨得更完善些。
就比如,我在昨天的文章中论述了:”工作中要有资源意识,积累资源才会让自己更有价值“。
有人对此就提出了不同意见:
有时候你是看到了,但就是做不到,这样岂不是更焦虑了?具体怎么做还真是看个人状况,结合自己身边的情况,制定下一步行动方法,这个比较实际。
我觉得他说得也挺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在保持思考的同时,让自己做些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才是第一要义。
03
—
而且,获取反馈一定是思考与行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比如,我要去解决一个复杂性问题。
那么,面对不确定性,我想的再完美都没用,只能通过不断地验证、试错、修正来完成。
有了初步的构思与逻辑,就要开始行动,通过不断获取反馈信息,逐步消除大脑中的“模糊”,发现更高成功概率的路径,慢慢靠近问题的解法。
还比如,我要掌握一个新的技能。
那么,我就要瞄准一个清晰的目标,有目的、有挑战、有计划、有套路的进行长时间地重复练习。
期间通过获取反馈和反思调整,直至新的知识、技能深入到“大脑记忆”中。
04
—
最后,总结一下:
有了反馈,才能让自己找到存在感和价值感;
有了反馈,才能让自己逐渐消除掉大脑中的”模糊“;
有了反馈,才能让自己调整思路和改变行动。
所以,提升认知、帮助个人成长的有效方法不只是“要努力到底”,更是要“想办法得到反馈”。
而且,从人性的角度看,如果没有持续的反馈,仅凭自己的意志力也不可能一直”自律“下去。
就像我写作一样,有了读者给我的”有效“反馈,让我有了继续写作的动力,也让我的思考越来越清晰,我的行动越来越坚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