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是我大学语文课的老师。第一次见他,是在我的第一节大学语文上。
对他的第一印象,用现在话来说就是一中年油腻男。
中规中矩的穿着打扮,脸上看着有些浮肿虚胖,衣服下藏不住的啤酒肚。从外表上,怎么看都和风雅无关。
他的课讲的怎么样,我已没有印象。独独对他叫我们写的第一篇作文记忆犹新。
作文要求是以家为题,怎么写都行。这题目对于大一新生,也算是应景了。
也是因为这个作文题,改变了我对作文的态度。
从小到大,我不知逃过多少作文作业。从老师布置的日记到周记,到作文题,数也数不清。不是我不想做,是我当时真的写不出。
我就是觉得没东西可写。人家的作文是写出来的,我得用憋。从放学回家到睡觉前,酝酿了半天,还是没料。
然后说先睡一觉吧,明天早上起来再写。第二天大早被爸妈挖起来,说该起床写作文了,还是写不出。
加上作文作业都有字数要求。我这好不容易憋出几个字, 就巴巴地数还得写多少个字。
也正因为如此,作文在我心里是有阴影的。
这状况直到高三才有了好转。也许是因为脑子发育了,也许是因为课外杂志看多了,不得而知。
总之,在高考前,有点开窍了,作文得分多了。即便如此,我对自己的作文还是很不自信,觉得只是偶然。
说回张老师布置的那篇作文。我也不记得当时写了些什么。但当作文被老师评阅发下来的时候,那种欢喜却记得真真切切的。
先是班长拿到了她的作文。她以前在中学可一直是作文优等生。可拿到一看,竟然被评为差,评语大意为:词藻华丽,却无真情实感。
正在我心中忐忑时,我的作文也发了下来。作文上被用红字评了优等,老师还认真地写了评语。大意是用朴素的文字写出了真情室感。
这可算是我对作文理解的一个升级。回归语言传情达意的本质,无需过于华丽的词藻和修辞手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老师才是我作文真正的启蒙老师。
之后的几篇作文作业,也都被评为优等。和张老师也渐渐熟了起来。才知道张老师也挺不容易的。
他的太太下海经商,带着孩子在深圳。而他自己因为喜欢语文,还是留在上海教书。这样就不得不两地分居,为团圆一次还得打飞的。他自己的生活就一切从简。
这么多年过去了。张老师可能早已不记得我。但我还记得他。
不论他现在哪里,祝福他身体健康,和家人团聚,还一直有他喜欢的语文相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