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姆肖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画家,擅长画夜景,尤其喜欢画月光下的夜景。
一轮满月悬挂高空,把月光撒向万物,虽然已是深夜,远处的山、河流,近处的街道、树木,路上行人的背影,不远处人家的灯光,一切都是那么通透、明亮,而又圣洁。
有人说,喜爱格里姆肖画中的肃杀。
你看那灰蓝色的天空,伸向天空的虬枝,或是像龙爪,或是像利剑。走在乡间小路或街道上行人的背影,看起来是那么的孤独……
但我从格里姆肖的月光中,看到的是宁静、是温暖。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写于四一二政变之后。作者因对现实不满和憎恨,内心充满惶惑和郁闷,一个人踱步到荷塘边。在如水的月色下,面对清冷月光下的荷叶,以及荷叶上斑驳的树影,作者有了片刻的宁静。
明亮的月色是能给人安宁的感觉。夜晚,一切欢腾和喧嚣都停了下来,万籁俱寂。此时,耳中听不到任何声响,眼睛却能分辨出万物,这是一种无人打扰独自拥抱世界的感觉,宁静而又充实。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的短文《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黄州四年后,此时张怀明刚被贬到这里,两个同是天涯沦落人,在月色下散步,互相疗伤。
月光照射下的庭院,如一潭积水,竹柏斑驳的倒影,如同水中的藻荇。多美的夜色啊,仙境一般!能识得其中滋味的只有我们两个“闲人”。
“闲人”一词,意蕴深远,既是指两人被贬赋闲,也指两人有着共同的闲情雅致。
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苏轼的心情是相当郁闷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四年后的苏轼,重新变得豁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住在承天寺的张怀民,因被贬身处异地,肯定孤苦寂寞,月夜苏轼的来访,可谓慰籍了他这颗苦闷的心。
承天寺那晚清冷的夜色,因为苏轼和张怀民的友情,而有了温暖的色彩。
我记忆中的月光,也是温暖的。那时候,我们一家人,爸爸妈妈,哥哥们和我,深秋的夜晚,趁着月色,一起在农田里干活,虽然辛苦,但其乐融融。
哥哥们在月光下张毛蟹、抓黄鳝、捉黄鼠狼。偶尔,我会跟着他们,在明亮的夜色中,轻轻走着,蹑手蹑脚,既神秘,又让人兴奋。
好久不见月光下的夜色了,城里到处都是灯光。乡下还是能见到的吧?去乡下过夜,应该能看到月光下的树影婆娑,能见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倩影。
趁着月半在乡下住一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