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进士出身,然而在宋代,制科出身能获较快提拔,升进速度远超一般进士。
嘉祐六年,苏轼受欧阳修推荐,进士出身的他又参加制科考试,又称贤良进卷,其中有一篇《贾谊论》。因探讨成熟的处世之道而被选家青睐,收录入各种选本。
文中,苏轼认为,贾谊经不起政治打击,郁闷而死是“不善处穷”,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善于应付人生的逆境。
“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这是二十五六岁的苏东坡的文章,他的长处就是善处逆境,从贾谊论的讨论看到了东坡为自己设计的处世之道。在随后的人生里,他善处穷,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篇文章虽不被王安石看好,甚至引来斥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