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的战争,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正如老话所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还要受到地理形势的制约。如何正确选择和利用战争的地理条件,也是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某些区域正是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也称为“地理枢纽”。而《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就是这样一本为我们介绍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的专业好书。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一书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宋杰教授的著作,曾于2009年首次出版,出版后就洛阳纸贵,十余年间一书难求。在2022年由记号文化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修订版。内容更加完善、丰富。能够满足广大历史地理军事迷的需求。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战争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边战,另一类是内战。边战主要聚焦于主体民族和周边民族之间的矛盾,随战略方向的变化而转移。而内战的战略枢纽则相对稳定。东西对立时征战的主要区域是东西方交界的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走廊。南北对立时征战的主要枢纽地区包括淮南、荆襄,有时还会包括汉中。这些内地枢纽区域的存在与基本经济区域并存局面有关,也和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有关,还和当时的水陆交通干线、军事装备技术和作战方式有关。
最让人关注的还是三国方面的内容。《三国演义》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名著,而期间的多场大战更是令人瞩目。至于枢纽之地,尤其以魏吴之间的合肥还有魏蜀之间的汉中为要。正如魏明帝曹叡所言,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防守住了吴蜀两国的多次北伐。孙权被称为孙十万,正是由于屡攻合肥不下所得的绰号。合肥作战有12次,占孙吴主动进攻的34次进攻作战的35%,其中国君亲政6次,权相领兵3次。但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
合肥对于孙吴而言,是江东的外围屏障,从防守的角度来看,得到合肥就可以遥护建业。而从进攻角度来看,北伐中原,合肥及其所在的淮南地区是北进的出发基地和跳板。同时,合肥处于南北水陆交通的要冲。也是几条道路汇集的交通枢纽。还可以屯垦。由此说明合肥的独特。在漫长的争夺战中,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张辽在建安二十年以少胜多,两度领兵主动出击,使得孙吴军队惨败而归。其后,另作合肥新城,吸引着孙吴兵力。到了三国后期,孙吴国力与曹魏相差巨大,已经没有能力守住合肥,即使占领了也只得撤军。
至于魏蜀之间,频频用兵的战略要地是汉中。自公元214年刘备占领成都统治益州开始,到公元263年蜀国灭亡,五十年间魏蜀之间多次围绕汉中发生激战。而且蜀国丞相、大司马、大将军皆镇汉中。而蜀国灭亡也源于汉中失守。因此,汉中的意义重大。汉中位于蜀魏两国的交界地带,也是道路汇集、通往几个战略方向的交通枢纽,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经济资源丰富。围绕汉中,蜀国的战略也多次调整,历经刘备亲征、魏延镇守、诸葛亮屯兵、蒋琬费祎主持军政、姜维统军时期,直到蜀国灭亡。尤其是在蜀汉灭亡时,应战部署的种种失误,再加上内政不利,使得蜀军汉中将士的忠心和勇气空付东流。
除此之外,这本书中的其他内容也值得我们反复研究。寿春、洛阳、襄阳、郑州等等要地都是我们所关注的地理枢纽。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们更加了解兵家必争之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