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066995/c7b6632d1e6a31e9.jpg)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祝羽捷新书《世界从不寂静》的片段:
而我发现,在越来越难以相信的成人世界里,见识越多反倒越容易相信。因为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才能知道这个世上有那么多与众不同的人、那么多丰富多彩的人生、那么多绚丽的梦想。你会相信,这世上真的有人过着与众不同的人生,而不是仅仅质疑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怀疑人生的可能性。
我知道在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要让人学会相信,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遇到了那么多有趣的人、那么多无功利心的人,就算我把他们的故事写下来,还是会有人质疑,猜测这背后的驱动力。
人们只愿意相信跟自己有相同价值观的人,认为其他的一切都是虚伪的;只愿意相信自己能到达的地方,不相信不可抵达的远方的存在。
她说,人人往往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而不是真正可以去相信的东西。而这种不信是因为缺少见识导致的,因为没有真正见过,即使听无数人说过或者在书中看过无数遍,内心深处就是不信。
不可否认,对于宗教和信仰,在2014年以前我一直都是不太相信的。
虽然知道从统计数据上看,世界上有宗教信仰的人士超过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也知道世界三大宗教圣城耶路撒冷,还知道印度和中国佛教以及其他宗教的存在。
但总觉得这些都是离我很遥远的东西,他们对于我来说就像是电视里的东西,说真实不太真实,说虚假也不那么虚假。
2014夏我一个人出发去云南,在大理双廊遇见了我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人士。
与她是在去双廊的巴士上遇到的,因为都是一个人而且同为女生,很自然的我们开始结伴同游。她是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穆斯林学校上学,学古兰经,父母也是信教徒,戴着头巾,吃清真食物,定期做礼拜。
说实话,我了解到的她的信息不算太多,因为在沟通的过程中我总是小心翼翼,没有和无宗教信仰人士沟通时放得开,很多想问的问题不敢问,担心不知怎么的就触犯的他人的信仰,或许是因为我一开始就没有把她放在平常人的水平面上吧。
她和我想象中的宗教人士既像也不像。像是因为她过着我从书本中所能了解的宗教生活,不像是因为她并没有我想象中信徒的那种刻意性。
于他们而言,这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虽然在我这个无信仰人士看来失真但对他们来说却是生活的常态,或许在他们眼中我们这些非宗教人士也同样失真也不一定。
![](https://img.haomeiwen.com/i9066995/75ea95f9fdf504e4.png)
如果没有这次经历,我或许会一直认为宗教人士都过着一种刻意的、与世隔绝的、修行僧似的生活,而不会相信他们就像我们一样过着平常的日常生活。只不过我们吃肉,他们吃素;我们读经济,他们读古兰经;我们过礼拜,他们做礼拜;我们外修,他们内省。
很多时候,我们不相信是因为自己没有见识过。
人们常说,要增长一个人的见识,要么读万卷书,要么行万里路。
读书只是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你学到了知识,但是只有靠自己走出去,去见识去了解你才会真正相信你从书中所学的东西。
见识越多,越容易相信客观事物的存在。
反之,见识越少,越是什么都不相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