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姥爷教我们读古诗词,并通过古诗词教育我们要热爱生活,追求上进,懂得感恩感谢等,同时也拿神童的成就来激励我们从小好好学习,早日成才。王勃就是他给我们举的神童例子中的重要一位。
所以很早我就知道王勃,还会背他写的那首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但对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中表达出的兄弟情谊那时候还不能够理解,直至上学学到这首诗,以至于后来有了知心朋友,才稍有体会。
而对于他写的《滕王阁序》,没有用心去读,只记住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还在写作文时候,时不时引用过。
但对于王勃这个英年早逝的才子的生平却很少了解。今天在专业讲书人孙杨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解中,才真正走近了这位官宦世家的小神童。
王勃是典型的官二代。自小饱读诗书,又聪慧又勤奋,六岁就能写文章,所以被大家称为神童。他16岁就奔赴长安参加科考,并一举成名,做了朝散郎,负责文书工作。并因写了一篇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的爆款文章《乾元殿颂》,备受皇帝赏识,于是皇帝安排王勃到沛王李贤的府上工作,并陪沛王读书。可以说当时王勃是大唐最耀眼的政治新星,前途可谓一片辉煌。却不料因为一篇《檄英王鸡》被逐出长安。
后王勃又遭遇牢狱之灾,父亲受到牵连被贬。出狱后的王勃南下看望父亲。到了洪州,恰遇闫都督在滕王阁宴请群僚,乘兴即席而作,写出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可惜,天妒良才。王勃在看望父亲的归途中,不幸溺水而亡,终年28岁。如此短暂的一生令人感叹又惋惜,他的鸿鹄之志其实并没有施展,他的满腹才华并没有袒露。然而他短暂的一生却依旧活出了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他写的作品都属于上乘之作,代表作《滕王阁序》更是千古传诵。他创作的“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些人无论是精神风华,还是诗文才华,他都将穿越时光的隧道,走向亘古。苏东坡是这样的人,王勃也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