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三课‖古风的文言修辞手法

第三课‖古风的文言修辞手法

作者: 讲故事的阿猫阿狗 | 来源:发表于2023-10-31 08:05 被阅读0次


古风读写营第3课课堂笔记:

熟知的文言修辞手法非常之多,包括:比喻、比拟、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托、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夹杂、对比、对偶、翻新、反复、反诘、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复迭、复沓、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讳饰、通感、跳脱、转文等等。这些修辞大家在网络上都可以搜索到。

咱们就选取上期说到的一些常用修辞来举例说明。

1、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意义相关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使用对偶,看起来整齐均匀,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

鲁迅《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欧阳修《伶官传序》:满招损、谦受益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明许自昌《水浒记》: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施耐庵《水浒传》 的章节标题: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2、反复。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以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木兰辞》: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排比:排比是三项或更多项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分句和短语的平行排列,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对偶只是两项的并列对称,排比是三项或更多的并列对称。反复着眼于词语和句子字面的重复,排比着眼于结构的重复。)

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杜牧《阿房宫赋》: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我搜到网上古风文的一段,大家看看,这是什么修辞:

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谁,可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

4、比喻。 这个修辞运用最多也最普遍,有明喻、隐喻(也称暗喻)、借喻等。不用解释,大家都懂,直接看例子。

曹雪芹《红楼梦》:只见薛蟠衣裳零碎,面目破肿,没头没脸,遍身内外,滚的似个泥猪一般。

罗贯中《三国演义》: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施耐庵《水浒传》:未到黄昏,一轮明月却涌上来,照得六街三市,熔作金银一片。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借代。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相当普遍。

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夸张。 把被描写的事物加以艺术地夸大或缩小,给人以比较强烈的感觉,从而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曹雪芹《红楼梦》: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施耐庵《水浒传》:武松听了,前培心头那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右手持刀,左手叉开五指,抢入楼中。

7、设问。有问有答就是设问。设问分为两类,一是自己设问自己回答,二是反面设问,正面回答。

贾谊《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8、夹杂(也称为夹带)。即白话中夹杂文言词语或句式,以表现出一种与纯粹白话不同的语体色彩和情味。 有文白夹杂和中外夹杂两种形式,都是刻画人物性格的语言手段之一。

鲁迅 《孔乙己》: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 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 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文白夹杂)

鲁迅《文学和出汗》:然而“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不知道倘要做长留世上的文字,要充长留世上的文学家,是描写香汗好呢,还是描写臭汗好?这问题倘不先行解决,则在将来文学史上的位置,委实是“岌岌乎殆哉”。(文白夹杂)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中外夹杂)

徐志摩《沙扬娜拉一首》: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中外夹杂)

太多修辞手法,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接下来,咱们再接着上周的内容往下说。

二、古风小说的外壳

古风小说的结构

古风小说“在皮更在骨”,除了语言关,作者们提起笔来,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人物和背景如何设定,需要构造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开端和结局。那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古典小说的叙事结构模式。

1、传统古典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叙事结构模式。

比如:传统基础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又比如:摇摆式:进展→阻塞→进展→阻塞→进展→完成。俗称“三复结构”,也称“回环三叠”结构。

中国古代小说由元明至清末,无论长篇、中篇、短篇,各体各类对“回环三叠”结构的运用普遍深入而且持久。这种螺旋上升的三段完成模式,强化了矛盾双方的对立,能张弛有度地把故事推向高潮。这正如筑堤遏流,筑到可以承受的极限突然放开,才能造成水流宣泄的最壮观场面。著名的如《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三气周瑜”;《水浒传》中“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等等。

2、传统古典小说还有一种起点即是终点的圆形叙事结构模式。

这类小说决定结构发展的往往是某种对立的状态,诸如:聚与散、生与死、盛与衰……小说叙事就是从这种状态开始,经过一系列的情节发展,最终回到与起始状态相同或相似的状态。例如:生死生(死生死)、来去来(去来去)、兴亡兴(亡兴亡)、合分合(分合分)、盛衰盛(衰盛衰)、无有无(有无有)等圆形循环模式,起点即是最后的终点,这种圆形叙事线索是中国小说特有的一种方式,是源于阴阳两极的相交互动,蕴涵着阴阳之间的长消变异,反映了中国古代圆形的宇宙生命观与“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就像爱情古风小说,就习惯用“合分合”模式,无论是生前重逢还是死后团聚,无非就是追求一种阴阳调和的圆满。爱情成为圆形结构的核心,男女主人公的来去、生死其实都是为分合而服务的。代表作是元曲中的《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等,清代《淞滨琐话》、《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志怪小说里也有很多章节故事用这种模式。

相关文章

  • 午夜随笔

    好久没有涂鸦过文字了,前几日多作些许古风文言,文言常能将成篇的文章压缩至上百字,文言也总能忽略白话文所表达的内容...

  • 《〈古风文学社〉与〈沁晚离殇阁〉投稿须知》(一周后删除)

    《古风文学社》 投稿须知与提示事项: 【接受投稿作品类型】: 1、个人原创古诗词曲赋、文言文!原创文言文(长、中、...

  • 提高文字功底,为什么建议你写文言文?

    如果你因“之乎者也”冷落了文言文,那就可惜了。 君可见文言之美。当英文遇到了古风,未饮已醉—— 1、为什么建议你写...

  • 【短篇故事集】铨斋志怪目录

    前言 铨斋主人素喜古风,好读蒲留仙之《聊斋志异》,其书真文言之奇书!史誉为文言小说之巅,绝不为过。近来有感,试效仿...

  • 文字控 | 古风文言情

    年少时那几缕文言情,今日忆起又别是一番滋味,恰青春年少的我们,熟读诗书的我们,那时的我们美好而又青涩,怎似如今这番...

  • 2019.12.9学习只为自己喜欢

    今天偶尔翻出《弟子规》,学到了一个知识点。 “出则孝,入则弟”,这句话应用了文言文中常用的“互文”修辞手法。 这种...

  • 水金兔~作业3

    问题一: 节选读下来,大意都懂,细品略微吃力。而我的方向是写古风的玄幻小说,综合考虑下来,打算读文言4成 ,旧小说...

  • 2022-04-02

    【比喻和借代修辞手法】 比喻和借代都是独立的修辞手法。比喻修辞手法可以分为明喻、暗喻(隐喻)和借喻。 一、比喻 (...

  • 若水作业3

    若水作业第三课 一、确定自己的阅读层次,并据此制定一个阅读套餐(文言文几成+旧小说几成+现代白话文几成)根据老师在...

  • 章鱼作业3

    第三课作业: 1.以《三言两拍》中“二拍”的第一篇为标尺,确定出自己的阅读层次,并据此制定一个阅读套餐。(文言几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课‖古风的文言修辞手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yi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