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81年一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陶渊明(352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俩八杆子打不到一块的偶像级人物。
诸葛亮年少时颠沛流离,父母在他8岁之前相继去世了,然后就和弟弟诸葛均投靠到叔父诸葛玄家中生活。好在叔父当时也算是个县处级干部,有条件让哥俩读上书,接受了正规教育。一直资助到他学有所成,相当于现在大学毕业。后来诸葛亮的毕业论文被水镜先生司马徽看到,很是欣赏,遂录用到门下读其研究生,当时还有一个同班同学,就是徐庶。这个徐庶应该是诸葛亮人生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能在以后辅助刘备成就一番事业,就是这个老同学徐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诸葛亮研究生一毕业就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眼光颇高,一般小老板或者是沒啥前途的工作,他都瞧不上眼。所以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后来就一直呆在 襄阳城外三十里处一个叫“隆中”的小地方,帮人写个家书、挽联什么的勉强度日。(他叔父在他16岁时就病逝了,那时医疗条件差,平均寿命短。所以没了经济来源,再者,大学毕业了,谁也不好意思再花家里的钱)。
徐庶毕业后就应聘到刘备那上班,因为才能出众,刘备不久就要任命其为军师,相当于现在的CEO。但徐庶常对刘备说,我有一同学叫诸葛孔明才是天下奇才。比他强百倍,更适合你这个CEO职位。后来曹操将徐庶老妈绑了肉票协迫他跳槽到曹营工作,所以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但徐一身傲骨,到曹营上班也从不为曹操出谋划策。故后世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和“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谚俗。正是因为徐庶力荐,刘备才三顾茅芦,请诸葛亮出山任职CEO,顶替徐庶。所以说没有徐庶就成就不了诸葛亮后面辉煌的人生。这说明有个成名又虚怀若谷的老同学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呀!
27岁那年的冬季,诸葛亮迎来的他人生中的春天,他感刘备三顾茅芦之诚,在隆中与刘备详谈天下大势,这其实也就是刘老板亲自面试的谈话,后世把这次谈话编辑成文,这就是后来有名的"隆中对"。通过这次深刻的面试谈话,刘备彻底沦陷,一下就成为诸葛亮的第二名粉丝,简称"凉粉"。徐庶算第一个"凉粉"。后面相继有关羽,张飞,曹操,司马懿等大佬都无可救药的成为"凉粉",可见诸葛亮的个人魅力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境界!
诸葛亮27岁受刘备之邀彻底告别了他的茅屋,告别了他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真正投入到群雄割据,三国混战的军旅生活。就是这后半生的从军从政之旅成就了诸葛亮在历史中的赫赫声名。"舌战群孺,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六出祈山。。。"等等很多为后世耳熟能祥妇孺皆知的经典故事,我在这就不一一赘述。奋斗的日子总是过得很漫长,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最终在53岁時鞠躬尽瘁了!53岁,算英年早逝吧。纵观诸葛亮的后半生,确实很辛劳,政务,军务,一把抓。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刘备也算是过度消费诸葛亮,最终积劳成疾,过早离开了他深爱的那份一统天下的事业。从他临死之前还设计死后如何退兵、安排如何杀魏廷等等之事,可见诸葛亮操劳之心到了极致。最终他没败给他的对手司马懿,却败给了自己的身体健健康上,直白的说,诸葛亮是累死的!
下面我们再来讲讲的陶渊明,在诸葛亮走了120年后,在相对和平的东晋时代,小陶在一个中产家庭降生了,但幸福总是短暂的,在其八岁时他父亲去世,家境逐渐没落,由母亲把他拉扯成人。
陶渊明自幼修习儒道两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有诗形容其"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因为陶渊明是东晋伟大诗人、词赋家,所以这里我会插一些古人诗词来描述他,表示对其的缅怀,算是应个景吧!)。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向,但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翻译成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所以说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这两种文化在他一生中都在淋漓尽致的演绎着。
二十岁时,为谋生计,渊明开始了他的职场生涯,刚开始被聘任些低级的官吏职务,主要是主簿之类的文案工作,也算得上学有所成,做上了小公务员。工作不到两年,母亲就病逝了,于是就辞职回家,为母守孝三年。从这点也能看出渊明真是个至情至性之人。三年守孝期满,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感觉自己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此时其实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现在的县长一职,十一月,对他有养育之恩的小姨在武昌病逝,亲人的相继离去,对已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心理上产生了冲击,此时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所往,最终他选择了那归隐山间。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就是这时所写,与过往说再见。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所谓"静能生慧",他创作了许多刽炙人口的田园诗文,就是在期间创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