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致90后:我们已经到了失去的年纪

致90后:我们已经到了失去的年纪

作者: 眯率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14:31 被阅读0次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金庸

追过的球星退役了,看过的漫画完结了;喜欢的歌手隐退了,读过的作者去世了;崇拜的偶像消失了,童年的坐标没有了.......我们注定是一个失去的年纪!

李咏去世了,享年50岁。哈文说:“永失所爱”!

李咏离开了,我是不信的。明明16年还在主持《好声音》,明明还在《我是演说家》的舞台侃侃而谈,为什么就离开了呢!再三确认过,才真正信了,那个一头卷发、手持话筒的人,真的走了。

李咏走了,我其实是很心疼哈文的。作为一个无关紧要的旁观者,我其实是没有资格去说什么的。但是作为一个相信爱情的女人,我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

李咏接受采访时说:“19岁,见到哈文就喜欢上了她!”

19岁,多么美好的年纪啊。我始终认为,懵懂时期遇见的那个人,才是一辈子难以忘怀的吧!因为少了物质、金钱的原因,只是因为心的悸动,就想要和她在一起一辈子而已。

关正文痛惜李咏最后时刻的孤独,这是一种物理上的孤独,两个人跑去美国,送走一个人,想到他最后就是在美国的一间病房,这么痛苦的,安静的离开,我想起来就难受。可能这真的是他想要的,可能他只想要哈文,他真的太爱哈文了。

翻开哈尔的微博,会发现她一直保持着每日打卡的习惯,据统计截止到10月17日,哈文总共发出共计551个早安。当初不被网友了解的习惯,终于得到了答案,原来这是哈文通过这个方法却挽留自己的挚爱。

19岁,我遇见了你,然后决定共度余生。50岁,人生刚刚过半,我却要离开了,弥留之际最不舍得依然是你。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也许哈文以后的生活,会如苏东坡一样,在思念爱人中度过吧。

金庸去世了,一个时代的武侠标杆到了!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宁人。查良镛于1940年代后期移居香港,其后以笔名“金庸”著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

有人说:活着的时候,读者就以亿来计算的作家,古今中外仅此一人,就是金庸。金庸曾在17年间里,写了14部中、长篇武侠小说,读者遍布全球。

为了方便记忆,他取每部作品名的头一个字集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短短14个字,却是几代人的青春共同记忆。几十年来,这“14个字”被翻拍成电视、影视剧高达90次。

斯人已逝,再回顾那些年看过的经典作品,才发现金庸就是我们的全部青春啊……

有的人的存在,代表着一个时代,而这个人的离世,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谢幕。

我可能不记得他全部的作品,但他的作品却充斥了我的童年,即使身为女儿家,依然有仗剑天涯的梦想。

依稀记得,接触的第一部金庸小说,应该是《天龙八部》了,乔峰三人的兄弟之情,阿朱的一往情深,虚竹和西夏公主的浪漫爱情......十来岁的年纪,可能不懂这些人情世故,却对金庸描绘的江湖向往不已。

于是,在那些个懵懂的年纪,做了无数个关于仗剑天涯的江湖梦。

看金庸的小说,会有一种错觉,既以为在读历史,又以为在看现实,既以为在读小说,又以为在读文学,既以为在沉醉虚幻,又以为身处其中。

金庸早起经历乱世,又经历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定居香港后,又遭遇各种潮流冲击,能顽强生活下来,没有一点大侠的豪气,真心是不容易做到的。乱世出英雄,这大概就是金庸笔下武侠世界的框架吧。

金庸的作品伴随我长大,从我有记忆开始。

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我们都到了“失去”的年纪。李咏、金庸、单田芳、师胜杰…这个秋天,小时候熟悉的人接连离我们而去,90后开始切切实实感受到,一个时代过去了,也体会到自己也到了需要说告别的年纪。

当90后还觉得自己是个宝宝时,那些奠基的人却自顾自离开了。面对这种充满“无力感”的“中年危机”,你做好准备了吗?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90后:我们已经到了失去的年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da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