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度过了三个月好报写作班活动之后,逼迫自己坚持下去的第四个月。平淡与坚守,是这个月的主旋律。它的目标绝对只是奔着每天的500字,它的目标只是为了坚持而坚持。
让我梳理一下前三个月的收获来给自己鼓个劲。似乎大家都是先从细数作品开始,我也不能免俗。
三个月,发布81篇文章,写了9万多字,有十来篇描写家乡风物的被湖南专题收入,其中尝试将《为你座坛剁辣椒》投到简书“美食”专栏,被推出,并被“首页”和“今日看点”推出。发布好久之后,被简友提醒,发现这篇文章还被偷载至两个网站,其中一个网站连作者名字也被抹掉。
有形的收获如上,无形收获是养成了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每天五点起床,十点入睡。
每天500字看似简单,实际并非如想象中简单,否则也不会每期都有退出者。为了避免成为其中一员,开始之初我就制定了较为严密的作息时间表,把阅读、写作和睡眠的时间都做了具体安排。
写作只是业余爱好,不能与工作并重,须得统筹兼顾。我把写作放在早上,在精力充沛,周遭环境安静的早晨写作真是最好的享受。因为神经衰弱老毛病,为了避免失眠,所以晚上的时间我只用于阅读。这里很感谢所阅读的一篇文章《为什么五点钟要起床》,此文从传统医学角度分析了五点钟起床的科学性,从而促使了我这个习惯的养成,我还写了一篇读后感分享。当然,日常的锻炼必不可少,起床后我会做两个平板撑让自己从迷糊中迅速清醒,晚上再练一个小时瑜伽和三组哑铃臂肌训练。当特殊情况无法练瑜伽时,我就用快走和慢跑来替代。坚持锻炼,帮助我控制体重提高体能,达到身心的平衡,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尽管安排周密,意外情况打破计划并不少见。比如诗歌朗诵会、与闺蜜们月夜林间喝茶等等自己喜爱的活动,势必晚归而减少了睡眠时间,因为5点起床是雷打不动的。不过这种社交活动有必要适当参加,且对生活规律的影响极小,往往第二天就能纠正过来。
于我来说实际上最耗损精力的,是写作激情喷涌时把持不住时间的度。虽说经过两年来的锻炼,我的体能正用能够感受得到的速度在恢复,但脑神经的衰弱非一日之寒,仍旧容易激发兴奋,仅仅写作一天就能使脑子乱成一团糟,失眠,早上没精力,其后几天都无法恢复状态,形成可耻的“烂尾楼”。当然,“烂尾楼”的出品主要在于我的文学功力太浅。因而我膜拜着作家路遥,喜爱他呕心沥血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同时惋惜其早逝是文学界大损失。我更敬佩托尔斯泰的精力,若不是阿斯塔波沃车站那场风寒,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还不至于82岁即与世长辞。
另外,忘却初心,没有掂清斤两,迷惑于大散文格局,写了不少五、六千字甚至上万字的“蓑衣”文章,形散神散,收不拢边,走了弯路。也发生过投机取巧,修改以前旧文章发布,以冲抵当日作业的事情,如《火焙鱼》、《扯树辣椒》等等几篇。这种行为,让我心有羞惭。
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写作、阅读和健康之间综合权衡后,这一期有好几个极为优秀的写作班朋友理智地选择暂时退出,我赞赏他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先“舍”才有“得”,比如树,它的智慧在于舍得。它欢迎鸟兽们享用其甜美果实,种子随之到达四方。比如壁虎,危急关头自动脱落尾巴转移掉敌人的注意力,从而得到自由和新生。而砂砾,因为懂得放弃自己的棱角、舍弃暂时的光明,才得以在蚌壳中蜕变为珍珠。智者是懂得舍弃的人。
我是一个爱文学爱写作的人,却并不意味我就是一个擅长写作、才思敏捷的人。年过不惑,生命由潮涌日趋平静,一览无余,我能够看到,我人生的尽头并没有作家这个光环笼罩。因而,参加写作班的初心并非成为“写手”甚至“作家”,理性、愉快地生活才是我的追求。经验中所感受到的文学之美,与文字为伴让我精神愉悦生活充实;克服惰性,每日目标达成,享受小小成就感,二者俱备,都是我得以坚持下去的动力。种下瓜和豆,便只顾细心呵护,育其成长,纵使它藤须缠绕无法分辨又有何妨,何必为此迷茫。我们只需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目的是什么,不需为名利的藤须分神,文学不是生活的全部,文学却可以成为生命中永远的友人。平淡之心待之,坚守之心为之。张驰有度,脚踏实地,我会度过瓶颈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