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
芥川先生的《罗生门》

芥川先生的《罗生门》

作者: 丞祯 | 来源:发表于2016-12-17 00:14 被阅读0次
    芥川龙之介

    一:芥川的遗书

    很早就很喜欢日本的文学作品,因其整个文学的骨子里都是干净利索、细腻优美的短篇,所以阅读起来不会像俄罗斯及西欧文学那样疲累。就如现在早已霸占各大网络主页的小清新照片及装饰一样,日本文学也以其清新扑面,隽永不休的特点深得大家的喜爱。

    可是,日本的文学作品在追求简洁的过程中又有其特有的压抑感,这一特点总是给读者带来极致阴沉的负面倾向,虽然每一个短篇故事都是作者苦心孤诣的呕心沥血之作,但是长时间大量阅读这些作品在理性上对道德进行批判,必将给人抑郁晦涩之感,甚至有些压抑恐怖不安。

    这次读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集《罗生门》我是带着散漫的步调来完成的。即使这样还是深深的感触到其对人性沉重的剖析对我内心世界的冲击。

    芥川1892年出生在东京,处于对自身阶层的厌恶和对人生观的虚无“冷漠的不安”,使他对于非现实的怪异极为感兴趣。他的大部分作品灵感也全都是来源于历史故事。后人称他的作品是“披着历史戏装的现代小说”,因为通过这一个个的历史故事所描述的那个人间地狱我们可以真实感受到作者所处时代的万恶丛生。

    1927年芥川一个人静静的服下足够剂量的托巴胺之后,永远的和这个世界永别。

    “自杀者也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自杀。我们的行为都含有复杂的动机,但是,我却感到了模模糊糊的不安,为什么我对未来只有模糊的不安呢”(《给老朋友的信》)

    这让我想起了我国的诗人海子的最后一首诗: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

    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究竟为了什么?

    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假若海子的死是因为其内心对这个世界过于感性敏感造成的,芥川的死则是对这个世界过于理性的认知。“周围是丑陋的,我自己也是丑陋的,眼看着这一切生活,是痛苦的。”

    这些作者的死总是给我默然的不解,或许正如芥川说的那样“不是想死,是厌倦了活着”

    二:文摘选段(节选)

    1《罗生门》—— 脆弱的人性

    若要想法设法的解决无可奈何之事,便无暇去顾及手段。如果还挑挑拣拣,只有饿死在墙根下,大道旁,像是野狗一样被拖来丢在这座城门上。

    仆役清晰的认识到,眼下这老妇的生死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这一意识不知不觉中冷却了他方才熊熊燃烧的憎恶之心,余下的只是一种安然的自得与满足,仿佛圆满的成就了某项事业一般。

    2《鼻子》——旁观利己主义

    内供对着镜子,从各个角度照来照去,仔细端详。有时他觉得光靠变化脸的位置不够,便手托脸颊,指按下巴,孜孜不倦地对镜子揣摩。可是迄今为止,鼻子还一次没有短的令他满意过。甚至有时他愈是煞费苦心,鼻子反而显得愈长。每逢这个时候,内供变将镜子收入匣中,长叹一声,怏怏不乐的返回经台前,又去读他的观音经了。

    鼻子在再度烫过之后,拔出来一看,果然比以前短了好多,已经同普通的鹰钩鼻差不多了。内供对着弟子递来的镜子,抚摸着变短的鼻子,羞答答、怯生生地端详着。

    鼻子——那曾经垂到下巴颏底下的鼻子,如今神话般地萎缩了,蔫头蔫脑地缩在嘴唇上边苟延残喘。鼻子上还留着点点红斑,大概是踩过的痕迹。如此一来,任是谁也不能再嘲笑自己了。镜子中的内供看看镜子外的内供,心满意足地眨了眨眼。

    恰似今朝零落人,回首往昔繁华日

    人们心中有相互矛盾的两种感情。当然对他人的不幸,人们莫不表示同情。可是一旦那人勉力摆脱了不幸,别人又感到有点索然无味。

    3《山药粥》——理想与现实的幻灭悲哀

    对于五品,他们在冷淡的表情底下,隐藏着孩子般无意识的恶意,不管吩咐什么,都用手势一挥了事。

    从五品营养不足、面色苍黄、木讷迟钝的脸上,能够看到一个为世间迫害而哭泣的“人”。

    有时候,人们会为了不知能否实现的愿望,献出自己的一生。有人会嘲笑这种痴傻,可嘲笑者自己也不过是待在人生路边的旁观者罢了。

    五品恋恋的端详着喝光了的空碗,手掌擦掉稀拉拉胡子上沾着的粥滴,自言自语道:“什么时候才能喝个够呐”

    一直被欺负的狗,就算偶尔给它块肉,它也不会轻易凑过来。

    若是“将山药粥喝个够”这一愿望如此轻而易举地实现,那么他遮羞多年来苦苦忍耐,一直期盼到今天,又是多么无谓的辛劳!

    4《手绢》

    客人身穿超出了先生辨别范围的、优雅的铁青色单衣,罩着黑罗纱外褂,胸前细细的衣缝处缀着一个翡翠带扣,带扣的菱形纹样清新鲜明。妇人梳的是圆髻,即便对这些琐事全部在意的先生也一见便知。她张着日本人特有的圆脸,琥珀色的皮肤,看上去是以为贤妻良母。

    妇人的态度和举止,完全不像在谈论自己孩子的死。他眼中没有泪水,声音如常,甚至嘴角还浮现出微笑。

    先生拾起团扇,他的脸上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表情。那是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事物的虔诚之心,以及意识到此种心情而带来的满足感,这两种情绪经过少许粉饰之后,形成了一种复杂的表情。

    5《烟草和魔鬼》——在痛苦中忘掉未来的天堂

    魔鬼本来最讨厌劳动,甚至到了因为手掌上没有老茧,而被伊凡妹妹指责的地步。他肯费这么大劲儿挥动锄头,完全是为了驱赶那一稍不留神就会进入体内的,令他变得有道德的瞌睡。

    6《女体》——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底

    那座山天然圆润,透着暖意,如同巨大的钟乳石,从他的目光所不能及的上空,一直垂落到他眼前的床上。垂到床上的那部分,其中似乎蕴藏着火焰,样子像浅红色的石榴果。除此之外,整座山解释一片洁白。那白色柔软光滑,宛如凝脂,山腰上平缓的低凹处泛着浅浅的蓝色光晕,仿佛洒在雪上的月光。而山腰上迎着光亮的那部分,则闪着雪融般的玳瑁色光泽,在遥远的天际描绘出独一无二的,优美的拱形曲线。

    7《黄粱梦》

    如此一来,我想,你对人生的执着与炙热之心当有所冷却。知晓了得失之理、生死之情,再看人生,终究也无甚意味。

    8《蜘蛛丝》——善于恶的一瞬间

    地狱底的血池中,犍陀多正与其他罪人一道载沉载浮。无论看向何方,都是黑漆漆一团,黑暗中偶尔有物体隐隐约约地浮现出来,却是恐怖的针山上的针在闪烁光芒,那景象别提多令人胆寒了。更有甚者,四下里仿佛坟墓中一般死寂无声,若说偶尔能听到些许声响,那只是罪人们微弱的叹息声。坠入此间的人经受了地狱中的诸般折磨,皆是筋疲力竭,连哭泣的力气都荡然无存。

    9《地狱变》——艺术至上的人性缺失

    说起良秀的毛病,那就是他吝啬,刻薄,不知羞耻,懒惰,贪婪——其中最为甚者,就是自高自大,傲慢无礼。目空一切,不可言喻。

    弟子此时的模样,就像一个翻到的酒桶,手脚都被可怜的捆成一团,只要脑袋能够活动。

    鸟儿啪嗒啪嗒地猛力煽动翅膀,那声音勾连起某些怪异的气愤,比如落叶的气息,瀑布的水沫,或是猿猴藏在山洞的果实发酵后那热烘烘的酸腐味,令人毛骨悚然。

    火焰转眼间包裹住车篷,篷檐上缀着的紫色流苏被火势卷起,倏然化为焦烟。即便在夜幕中,也能看到白烟蒙蒙地卷着旋涡,从车篷下弥漫开来。

    他全身沐浴着火光,满是皱纹的丑陋的脸上,连胡子尖都看的一清二楚。那目呲欲裂的双眼,那扭曲的嘴唇,还有那不停抽搐抖动的脸颊,将良秀心中往来交错着的恐惧、悲哀。震惊,表现的历历分明。

    再说在火焰柱前凝然伫立的良秀吧。多么不可思议啊!方才还饱受地狱苦难折磨的良秀,此时,他那满是皱纹的脸上却洋溢着难以形容的光辉——那是心醉神迷的光辉。

    在屏风画完成的翌日夜间,他便缢死在自家的房梁上。唯一的女儿先他而亡,他怕是心中再难安稳,不堪独活于世间了吧。良秀的尸骸便葬在他房舍的原址上,至今尚在,只不过那小小的石碑,其后经历了十几年的风吹雨打,定然早已满布青苔,如同一座年代久远的无名荒冢。

    《地狱变》有着作者自身的投影,主人公画师良秀艺术至上主义的人生态度与芥川龙之介相通,而良秀在完成屏风之后自缢身亡,又表现出芥川在道德与艺术追求相冲突的内心矛盾。芥川龙之介的一个重要艺术思想就是“艺术至上主义”,即将艺术视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认为艺术拥有绝对的价值。

    10《蜜桔》——不一样的温馨

    一个阴郁的冬日黄昏,我坐在横须贺始发的上行列车的而等车的一隅,呆呆等待开车的笛声。车厢中早已亮起了电灯,除了我之外,再没有一个乘客,这是很少见的。我想外张望,与平日不同,昏暗的站台上,今天连一个送行的人影不见,只有一条关在笼子里的小狗,时不时的呜呜悲鸣。这一切景物,都出奇的与我此时的心境相契合。一种难以言喻的疲劳与倦怠,恰似阴沉欲雪的天空,在我脑中落下沉重的阴影。

    那显然是个乡下的姑娘,干涩无光的头发盘成一个银杏鬓,满是皴裂横纹的脸颊红得刺眼。一条脏乎乎的葱芽黄的毛线围巾垂到膝盖上,膝上放着一个大包袱,怀里又抱着个包袱,生了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攥着一张三等车票。我不喜欢这个小姑娘鄙俗的相貌,她衣装不整洁也令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居然笨的分不清二等车和三等车。

    我发现世间发生的无非皆是些庸常事件,难以慰藉我的忧郁。媾和问题、新郎新娘、渎职事件、讣告…自从进入隧道的一瞬间,我便有种错觉,仿佛列车行进的方向颠倒了过来,我一边感受着这种错觉,一边机械地浏览着一则则索然无味的报道。

    暮色中的郊外的道口,小鸟一般高声叫喊的孩子,抛下去的蜜桔那鲜艳的色泽——这一切都在转瞬从车窗外掠了过去。

    此时,我才得以暂且忘怀那难以言表的疲劳与倦怠,以及那不可理喻的,低劣而又无趣的人生。

    11《疑惑》——对道德的探究

    我盯着妻子的脸,那是一张可怕的脸,失去了所有的表情,只徒然地大睁着眼睛。接下来不光浓烟,火星飞溅,火势猛扑过来。令我头昏目眩。我心想,完了!妻子就要活活的被活烧死了。活活的?我握着妻子血糊糊的手,又喊了些什么。妻子也重复了一声“夫君”。我感到,此时这一声“夫君”中包含了无数的意味、无数的感情。活活的?活活的?我第三次叫喊起来。我记得似乎叫的是“死吧”,似乎还有“我也死”!恍恍惚惚中,我抓起手边的瓦片,接连朝妻子头上砸去。

    若说我在烦恼些什么,就连我自己也并不明白。我只是感觉,我头脑中的齿轮有某处没有合上,而且,在那没有合上的部分背后,盘踞着某个超越了我的自我认知的秘密,这令我悚然心惊。

    以前,威胁我的只是莫名的不安,但此后,一种疑惑盘踞在我的脑中,不分昼夜的折磨着我。

    12《尾生之信》——天工之美

    半夜时分,月光满满洒在一川芦苇和柳树上,河水静静地与微风呢喃低语,温柔地拖着桥下尾声的尸骸,向大海送去。然而,或许是恋慕天心那寂寞的明月,尾生的魂魄悄然脱离了他的形骸,朝着隐约微明的天空翩然飘升,宛如水的气息,水藻的气味悄无声息地从河水中漫起一般…

    悬隔数千年之后那魂魄经历了无数轮回流转,又不得不托生于人世间。这便是如今栖宿于我体内的灵魂。因此,我虽然生于当世,却无所作为,一事无成,无论白昼黑夜,我都漫然的渡过,如在梦幻之中。可是,我却一直在等待着那个永远不会到来的恋人一般。

    13《杜子春》——未曾泯灭的人性

    杜子春蓦地睁开眼,看到一匹无力得倒在地上,眼中含着悲伤,正目不转睛地望着自己的脸。母亲即便在如此痛苦中,依然体谅儿子的心情,甚至对鬼卒的鞭打也未现出怨恨之色。而世间之人,当你成了大财主,便来阿谀奉承,当你穷愁潦倒,便不屑一顾。相比之下,母亲的意志何等可贵,母亲的决心多么坚强!杜子春忘记了老人的告诫,连滚带爬地奔到母亲身边,双手抱住垂死老马的脖颈,泪水滚滚而下,大叫一声“娘”!

    14《点鬼簿》——无助的冷漠

    第二晚,我依然在母亲枕边坐到天亮,但是不知什么缘故,和头天晚上不同,我一点也没落泪。在哭个不停的姐姐面前,我感到羞愧,于是拼命装作哭泣。但我又相信,既然我没哭,母亲就一定不会死。

    我不喜欢扫墓。如果能忘记,我想忘记父母和姐姐。可是,或许那一天我在肉体上格外空虚的缘故,在早春午后的阳光中,我望着泛黑的石塔,想:他们三人中,到底谁是幸福的呢?

    春阳照孤坟,垅中逝者陌上人,幽明本难分。我从未像此时这样,切实地体会到丈草的心情。

    正是死亡激发了他对人对己的悲剧处境的认识,并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将这些死亡意识慢慢呈现在读者面前。奥尼尔说:“人们往往把悲剧性与悲观主义混为一谈,对我来说,只有悲剧性才具有真正意义的美,而这美就是真理。悲剧使生活和希望具有意义。”死亡是悲剧性的。芥川龙之介以他特有的认知方式,在悲凉的世界里关注着人的灵魂,追求着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天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芥川先生的《罗生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jo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