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际交往中的期望值管理能力
2.阈值自控意识
3.应对主观时空扭曲的能力
一、期望值管理能力
影视剧中往往有这样的观感:
一个地痞或者土匪,平日无恶不作。可到了最后一集,嘿!这货突然抗日了!
例如《大宅门》里的三爷。
这时,观众对其好感度会突然爆棚,甚至超过许多没有爆点的正面角色。前几十集的劣迹,瞬间一笔勾销。
这就是“期望值”在前期被编剧“压低之后的福利”。
请先记住一个公式: 快乐值=现实-期望值
我们刚进入一个团队时,如果一开始就大招尽出,会导致周围人和领导对你的期望值不断升高。最后,总有一次你满足不了对方的要求。
这时,对你的负面评价就会随之而起,你甚至会被认为不如一直表现平平的同事。有人将其总结为“不胜任陷阱”。
因为在一个上升通道中,只要达到了上层的期望,就会被继续提拔,直到你被提拔到一个不能胜任的岗位,让所有人失望,这个升迁过程才会结束。
这一点在情场上依然适用。
你会发现,浪子回头会获得相当多的赞美,许多女人甚至可以不计较你之前是个多么烂的人。但老实巴交的好男人,一旦被抓到一次不老实,就会立刻被打入“渣男”行列,难以翻身。
娱乐圈这样的例子,多了去了,就不再赘述。 所以,我们需要对别人对我们的“期望值”进行管理。
比较常见的手段是憋大招。有一些在对方期待之外的东西,不到关键时刻不要随便拿出来。
但周围人也不是傻瓜,次数多了,别人都会觉得你藏着一手。
例如,学生时代那些永远叫嚷着“这次考砸了”的第一名们,信誉早已破产。其他人对其期望值仍然在持续上升。这时候,他要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要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周围人对你的“期望值”,需要做到无迹可寻。并在所有“非必要的时刻”,压抑自己的表现欲与虚荣心。
我认为这是进入职场的第一课。
二、阈值自控意识
“阈值”又叫“临界值”,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举个极端的例子:
释迦牟尼本是个悠哉的迦毗罗卫国王子,很早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其父为其修筑春、夏、冬三幢宫殿。但他活得很厌世。
其父选来印度最妖艳美丽的女子想取悦他,但是无能为力,美酒美女对他的边际效用已小到可忽略,食欲肉欲已经无法使他获得更高的满足。
于是他离开世俗、创造佛教去了。他一出生就享受了顶级的荣华富贵,导致他的“阈值”高到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最后凡是物质,都无法使他快活。
中国的例子是贾宝玉。他从小活在女人堆里,最后也做和尚去了。反而,自小出家的人却未必能忘俗。所以,施耐庵会有“和尚最淫”一说。潘巧云与裴如海那一段有很精妙的点评。
为什么呢?
因为自幼出家的人,从未享受过世俗的快感,所以“阈值”低,一点就着。
能大彻大悟的慧根人士,往往反而是富家子弟。
女人亦然。泛滥的韩剧将正常的女生活生生逼成了大龄剩女,归根到底也是“阈值”在作怪。
本来少女看见年轻男子怀春,是老天爷安排的正常心理活动。现在这个自然程序被突然打断,中间横插了一系列韩剧,里面的男主角都多金英俊完美,电视机前的女人们于是看傻了,爱情“阈值”被活生生地抬到了天上,所以她们就很难看上身边的男人了。
当你深刻理解“阈值”对个人幸福与快乐的影响后,就知道这个概念不仅可以用在性和爱情上,也可以推广到人生幸福的方方面面。
了解“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并学会一定程度的禁欲和自控,是防止“阈值”升得过高的不二法门。
这是需要在人生早期就要着力培养和锻炼的素质与意识。可惜,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些话来得有点晚了。
三、应对主观时空扭曲的能力
这个概念有点玄。这里说的“时空扭曲”,指的是主观的时间流逝感觉随着年龄开始加速,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
小学时是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大学是一学期一学期地过,工作后变成了一年一年地过。
越往上,过得越快。
问问你的父母,他们会告诉你:十年一眨眼就没了。他们讨论十几年二十年前的陈年旧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我很早就开始研究抗衡这种“时空扭曲”的方法。
我在网上找了一些解释,有一个说法比较有趣:
五岁的时候,人的记忆有五年,这时候过一年,到六岁时,记忆增加了五分之一;六岁到七岁,记忆增加了六分之一;七岁到八岁记忆就只增加了七分之一。
以此类推,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过多一年,记忆便只增加二十分之一。这一年的时光虽然没变,但是参照物变了,所以大家就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可能等你六十岁的的时候,过一年记忆只增加六十分之一,所以就觉得时间过得更快了。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仔细回忆一下,会发现:
童年的课间十分钟休息,足够你从楼上跑下去玩儿点什么;但现在你坐在公司电脑前,才喝了杯热饮、把东西摊开准备干活,啥都没干呢,一个小时就没了。
小时候,两个月的暑假特别漫长。
现在的一个月,不就是四个星期?一眨眼就没了。
如果用“记忆增量理论”来解释,那就说明:我们在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在简单重复。
所以大脑中的总数据,并没有像儿时那样,处在迅猛增长的阶段。大脑处理今天的24小时,只需要动用几年前就已经存好的索引,驾轻就熟。
总信息量几乎没有增加,你主观上感受到的“新东西”当然就少,而体验“新东西”恰恰是放慢主观时间的命门。
套用知乎上“舒适区”的说法,要解决“时空扭曲”的问题,我们必须走出“熟悉区”。
熟悉区是时空黑洞,会不断加速消耗、吞噬你的时间。
如果你走出办公室,去陌生的国度一个月,就会发现:这一个月并没有像办公室里那样,星期三过完,就差不多能指望星期天了,而是觉得比在办公室呆两个星期还要长。
这是对抗“时空扭曲”的一个例子。并不是只有旅游才能有这样的效果。
你如果在自己身上多试验,会发现能找到很多适用于你个人的手段,但前提是:你要有“摆脱熟悉区”的意识。 这是我认为人的一生所需要掌握的最重要能力之一。
掌握了对抗“时空扭曲”的本领,你就能延长主观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