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天开始看了《拖延心理学》,一天看一章,截止到今天,仅仅看了三章,就已有了高度认同感,也让我意识到了心理学上的细微和厉害之处。
比如它可以分析出很多人的一些共同心理,就是那种——自己以为是很正常的想法,而实际在心理学上却是值得考量、分析和理解的。
这本书写的非常详细,每一句话都需要细细品读,只有真正的读进去才能慢慢明白它在说什么,然后顺着书中的思路,逐渐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并不是像一本小说的书籍,可以一目几行,大致阅读,图个爽快,知道大致情节就可以的。
仅是通过前三章的阅读,我就意识到了原来自己的拖延症真的是有一些原因,且也能看到熟悉的事例。
比如第二章中,有一个观点解释为何人们习惯拖延,就是因为——
“假如你聪明又有才干,不管什么事情,你就没有必要为此而努力;
因为需要努力是不够聪明和没有才干的证据。”
看到这部分的时候,我有深刻的体会。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我承认自己也有这样的问题存在。
以前上学的时候,如果发现自己没有全力以赴,反而考的也比大多数同学好的话,就会沾沾自喜,觉得自己非常聪明。
而有人是靠勤奋才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也有人特别刻苦考试成绩却也不太理想。
所以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形的时候,我就会想,如果我要有他们那么努力,我肯定会考得更好。
看啊,我仅是稍微努力了一点,成绩就已经不错了,那我要是真的努力了还能得了?
但后来高中和大学的时候,我开始变得非常努力。可是再努力成绩也只是再中上水平,而且还是需要反复的回顾、学习和重复做题,才有这样的考试成绩。
于是,慢慢我也就不再那么骄傲自满,开始认清了现实。
是的,我没有那么聪明,我就是需要努力才能维持中等的水平的一个普通人。
对此,我确实有那么一点点的自卑和不自信,但是为了能尽可能考出更好的成绩,为了不挂科,为了尽量提高一点绩点,为了拿到奖学金,我愿意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做。
过后,就算考试成绩下来依然是中等,且不如其他同学学习没那么费劲考出来的成绩好,但我也不后悔,因为至少我对得起自己,已经拿出了我最好的水平了。
从别人的角度来看——
就比如,今年过年回老家,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的时候,爸爸和他的几个兄弟姐妹在饭桌上聊天,他们聊到我和我表哥(我爸亲弟弟的儿子,和我同一届)高中时候的学习。
我和表哥从小不在一个地区上学,所以成绩一直没有太大的可比性,但因为是一个城市的,所以中考和高考能稍微看得出来,确实他一直以来中高考的成绩都比我好一些。
大姑、二姑、二叔夫妻俩和我爸都说(他们以为这样的话是在夸赞我),表哥很聪明,但是没有我努力;而我没有他那么聪明,但是贵在特别努力。如果他有我那般努力的话,肯定能上更好的大学。
这样的话,反复说了好几次。
对此,我实在是听得有些生气和烦厌,我觉得他们一点都不知道什么叫夸赞,所以反驳他们道,“你们觉得这样的话是在夸我吗?”
他们都说,“是啊,这就是在夸你啊!夸你努力呀!你哥哥没你学习用功,你看你高中时候读书多认真啊!”
“我没觉得你们在夸我,你们想想,难道你们夸得不是他不努力也特别聪明,还考试比我好吗?”
然而虽然这样说,他们没生气,但是仿佛也完全没理解我的意思,就连我爸也一样。
对此,我也懒得再多说了,只觉得有些可笑,大概他们的思路就是如此,以为说我虽不如表哥聪明,但比他努力得多。
意就在表达,他们的重点是夸我靠刻苦努力而得到了现在还不错的结果,同时也在可惜了表哥的聪明没再配合点努力。
现在想想,虽然还感觉不爽,但是也没办法。
因为哪怕下次再有这样的情况,与他们多说其实也是无益的。
以上确实能体现出来一些人在自己的人生中,什么是他们主要的经历了。
是经常读书、学习,反思自己、考虑他人,还是一直处于鸡毛蒜皮、家长理短与是是非非,由此也大致能稍微体现出一些人的格局和思想了。
好了,话题转到书中提到的那句话。
“假如你聪明又有才干,不管什么事情,你就没有必要为此而努力;
因为需要努力是不够聪明和没有才干的证据。”
从别人的角度来看,我想到了上面这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例。
现实确实如此,很多人以为自己特别聪明(也许确实相对来说比较聪明),既然不努力已经有了不错的结果了,那真的努力的话,岂不是太优秀,不给别人后路了吗?
于是,他们就选择了懈怠与拖延。
也许是自满于现状,又也许是自以为在给别人一点面子,给别人一点发展的空间,而其实他们或许根本就没有勇气而努力一把,或许在他们心底,就怕万一努力了还不如别人,害怕失败,结果不如自己预想的好。
所以,不用特别努力的现在就是最好的状态。
因为在他们的设想中就是——自己一旦努力,肯定就能得到最优秀、最完美的成绩。
内心既有优越感,也有满足感,因此停留在这里,逐渐产生了拖延。
其实毕业三年的现在,我也慢慢感觉我所谓聪明的表哥,也许也是这样的。
他因为高考成绩不错,考上了颇有名声的大学,全家人都为他感到骄傲。
不过我确实没听过他大学期间是否有拿过奖学金、入党、四六级高分,或者其他比较能体现出一些结果的成绩与证书。
至少,在毕业三年的现在,他的第一份工作据说是女朋友家帮忙找的,但是工作两年后,他始终没有产生多大的兴趣,感觉做得没意思,便辞职了。
去年他结婚,房子、装修、车子,结婚等一系列花大钱的地方,貌似全都是他父母出钱;
而他结婚前也好像一直吃喝住在家里;
现在换的第二份工作,据说也是他爸爸帮忙托人找的关系进入的岗位。
他父母一直希望他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之类的工作,不知道他是兴趣不大,还是不愿努力,总之,一直不愿意考。
以上是我的了解,也许不一定真实。
但若是真的如上述所说的话,他唯一付出的努力便是18岁那年高考,考上了还不错的大学。
而后期间,大学时没有什么特别不错的成绩;
工作也没有自己费心去找,一直仰赖父母和女友家里的照拂;
结婚自己一分钱没出,后面别人随的份子钱倒是都自己收走了。
对此,我的确不太认同这样“聪明人”的“聪明”人生。
难道你是怕自己不仅聪明过人,而且若是还太过努力,导致一下子剥夺了别人所有的机会与尊严,因而才选择慈悲接受他人的主动帮助吗?
我觉得,你还是先努力,等认清了自己再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