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出生:可被编辑的未来?丨思考

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出生:可被编辑的未来?丨思考

作者: 石楼闲睡鹤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19:47 被阅读43次
    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出生:可被编辑的未来?丨思考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

    第一次刷到这个新闻,我不相信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无论是对科研界还是普通人来说,都是灾难。

    而无论是作为一个前生物狗,还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都强烈反对这类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类的实验。

    原因?原因有很多。

    01
    前因

    先简单概括这次事件:

    一对夫妻找上南方科技大学的副教授贺建奎给他们做试管婴儿,由于丈夫为HIV患者,贺建奎出于同情应用了基因编辑技术(CRISPR)为他们制造了一对不会被艾滋病感染的双胞胎女儿,这对双胞胎在11月顺利出生,经过基因测序,其中一人的基因被成功编辑。

    划重点:应用基因编辑技术使得婴儿不再受艾滋病感染,本次成功率50%。

    乍一看没什么问题,能不被艾滋病感染不是好事吗?那就不得不问一句,迄今为止都确切的证据表明转基因是好是坏吗?

    应用于植物尚且如此,应用于人类?只会让人惶恐。

    简单介绍一下基因编辑技术,你可能听过也可能没听过,但是有一点你需要明白,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定向改造,却一定存在不确定性。

    02
    玄学的生物技术

    基因对应着我们的各种特征,可以是可见的外表形象,也可以是不可见的患病概率。

    有的人说,一个人一出生就已经被他的基因所决定了,实际上基因确实可以决定一部分。

    CRISPR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就是对基因进行改造,从而改变某种特征,可能是通过对基因敲除、替换或是增加来达成。科研界还在不断在各个领域试图优化它的应用,从最简单的原核生物,到复杂的真核生物,这是一项仍在发展完善的技术。

    就我短暂的研究生涯来看,基因编辑技术有时候更像是一种玄学。

    目前生物实验室最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就是PCR克隆,简而言之就是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某生物的基因序列中(通常在质粒中操作),以期改变它的某种特征。

    但即便是如此基础的实验,依然会出现各种问题:目的基因序列是否正确?能否插入成功?

    实验新手会遇到,老手依然会遇到。初入实验室,大师兄就告诉我:实验成功不成功,全凭手感。

    而最终,测序检查基因序列的成功率绝对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基础实验尚且如此,何况现行的新技术?也许确实是提高了成功率,但也只是无限逼近百分之百罢了,谁也无法确定失败的那个会发生在哪。

    实验失败不可怕,大不了把实验菌株灭活扔掉。但对于那个没有编辑成功的女婴,她的一生才刚刚开始,如何能确信不会有实验失败的负面影响逐渐出现?

    03
    无法掌控的后果

    成功的女婴也许能够避免艾滋病的感染,但是对于其他刺激呢?基因编辑绝不会一边倒地给你带来好处。

    就像即便不断改造基因,想让微生物多生产一些目的产物,但最后的结果也许是微生物确实生产了很多,但也死得更快。

    生命体的本能是生存,为了生存就必须进化。生物会进化,这一点大家都懂。

    怎么进化呢,生物体的基因序列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或是环境的变化,基因也会突变,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而现在,一出生就带有免疫艾滋病基因的女婴,未来她的身体里,基因突变的频率会是怎样?结果又是好是坏?

    04
    破坏规则

    克隆动物的出现曾经轰动一时,但是人是否能被克隆被改造却总是藏在人们的恐惧担忧中。而今却在人们毫无准备时出现在人们面前,除了震惊,更多的是愤怒。

    美国禁止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体,而中国同样有禁止这类研究的规定。无论何时,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你没有资格为另一个独立的生命做决定。

    贺建奎前脚说完坚决反对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后脚就“出于同情”制造出了这对试管婴儿。无论是做人的底线还是作为一个研究者的底线,在他面前大抵是不存在的吧。而将这项尚不成熟的技术迫不及待应用于人身上,也不知是出于何种目的?

    05
    反思

    谁在监管

    事情爆出后,贺建奎所在的学校表示不知情,而通过贺建奎这项研究伦理审查的医院也划出界限,那么谁是知情人?又是谁在跟进这至少长达一年的研究?

    研究项目的审查流于形式,是研究者们心知肚明的事情。靠一张嘴皮子和一手好文笔就能弄来基金项目的教授,竟然被其他教授所羡慕!而项目中期审核与结题就更容易了,成功有成功的写法,失败有失败的写法,做有做了的写法,没做有没做的写法……其间种种,稍微留意些就能得见。

    在这样的监管方式下,避开众人视线偷偷做一两个实验、项目,很容易。甚至还能开自己的公司,用国家的钱款做自己的事,最终得名得利。

    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题,政府、学校、医院、甚至整个过程的参与者都有责任。

    政府在科研管理这方面落实不到位;学校更注重书面报道,重视结果,却不重视过程;而医院和参与者更应该起到监察的作用,而不是因为利益相关知情不报。

    谁是受害者

    发生在网络另一端的事情,对这端的你就毫无影响了吗,其实不然。基因编辑婴儿出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是未知,但是由此而来的恐慌已经开始潜伏。当单个基因编辑的生命已经产生,底线被打破,如果无人来守护底线,随之而来的将是突然爆发的混乱。

    只要你想,就能去偷偷做基因编辑,制造天赋异禀的下一代。让它像普通人一样出生,把普通人踩在脚下,且让普通人浑然不觉有异。可怕吗?大家追逐的不再是如何教育让孩子变得更优秀,而是如何改变孩子的基因,让他们成为我们理想的下一代。我从来不认为,一个生命有资格为另一个生命做决定。

    而一味地改造,只会加速生物的演进,原本需要漫长时光才会经历的淘汰,在短时间内轰然发生,尚无准备的普通人会被迅速地甩开。

    06
    未来

    不耻却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如果事情属实,那么我们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接受“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出生”的现实。

    那么接下来会如何呢?不难想象这两个孩子将会被作为实验对象跟踪研究,人类基因编辑的研究也在被动地推进了。

    是啊,既然已经出生了,只能接受,并发挥最大价值。写出这段话的时候,心情真是难以言喻,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和冰冷的理性。

    而她们的生活,也许不像楚门那般实时追踪放映,但三五不时一定会有以“首例基因编辑婴儿1岁了/2岁了/xxxx了”这类新闻开始搏人眼球,她们将会被人们时刻关注着,又怎么会有正常的生活。

    可是这是未来的预测,当前的重点是:对这个实验的调查将会是怎样的结果?又将采取怎样的行动?

    我们能做什么

    基因能决定我们的一部分,但后天的环境影响更为重要。基因说你患感冒概率0.001%,比正常人还低,于是你吹风淋雨无所畏惧,最终却感冒了……

    千万不要相信“编辑基因包治百病”!!

    千万不要相信“编辑基因包治百病”!! 

    千万不要相信“编辑基因包治百病”!!

    我们要理性对待基因技术,不要神话也不要妖魔化。希望媒体不要一味夸大“首例”的存在,给大家带来不正确的引导。我们更要理智地思考,不被“主流”裹挟,给基因编辑婴儿正常的人生。

    科学是把双刃剑,使用者才是关键。科研者更应该守住底线,把这次事件当警示,在日后的生物研究中更加谨慎,稳步推进基因技术发展。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出生:可被编辑的未来?丨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nz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