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钱这个东西天然就有利息” 这事儿虽然很多人不能自然地接受,但毕竟,相对于“钱”这个概念,我们的语言文字里还起码有个对应的“利息”这个概念;在我们的语言文字里,对应“知识”的那个本来应该存在的概念是什么呢?—— 答案是:根!本!没!有!
当一个民族的文化里,没有某个概念对应的词汇时,你是无法让他理解相应的意思的。
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实在是比对待金钱的态度狠多了,狠太多了!人类史上,人们一直憎恨收取利息的人,觉得“借钱就借呗,你竟然还邪恶地收利息!” —— 贪婪而又无知的人们总是理直气壮地指责对方贪婪。对于知识,人们的态度竟然(无耻地 )是:
你要给我!
你必须给我!因为知识是全人类的!
你不仅要给我,还要免费!
是哦…… 既然免费,当然就谈不上什么“利息”。事实上,无论在什么文化里都一样,“望文生义”是普遍现象。在英语国家里,无数的人自顾自地把“自由”理解为“免费”,反正都是一个词,“free”!
大部分知识(比如你会计算,甚至你会精确计算概率)都不是可以用来直接赚到钱的,但确实有一些知识是直接有商业价值的 —— 并且,越先知道越受益(前提是,用行动去支撑知识的结论),这就是“知识的时间价值”(就好像“利息”是钱的时间价值一样)。
“正确的价值”往往在它没被大多数人发现时才是最大的。
很多人嘴里抱怨的:
我要是早一点知道……
其实他们想表达的价值,正是过去到现在所体现出的。而这样的“正确”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因为这是已经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并且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关键的问题在于,从现在到未来,这种价值是否会一直保持,甚至继续增多。如果你没有能力判断它未来的走势,其实现在的你和当年的你并没有两样。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有一些所谓的先发优势是并不属于我们,即便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多半也都会错过。
认清自己的能力,知道哪些机会可以把握,哪些机会重来一次也不属于自己,这样才会避免不必要的懊恼和自责。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早”是关键因素,就是因为没有想清楚“知识利率”和“金钱利率”之间的区别。
对于金钱,在本金和利率固定的情况下,你的时间越长,产生的利息自然也越多。所以这时候,早出发的人当然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但是知识则不同,它的利率并不固定,而取决于你自己。
就像我们说过的,在某一个时期你的能力和知识能够产生的其实是“负利率”,那么这时你投入的越多,损失的也越多。
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不用再纠结于自己是不是出发得足够“早”。因为即便你出发的早,也未必能比别人先到,出发后的增长率,以及相应的持续时间才是关键因素。
在回顾历史的时候,一切都是确定的,所以对那些没有能力展望未来的人来说,幻觉“自然”产生:如果我那么做,我一定会有这样的结果!事实很残酷:实际上,即便他们曾经有机会那么做了,后面的结果很可能依然不会出现。
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事情是“理所当然”的,总是有哪怕一丝丝的不确定,都可能以几何级数的量级放大恐惧的效果——并且,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每个判断和决策所涉及到的金额。所涉及到的金额越大,越影响判断。“想想”真的挺容易的,可若是实际真的做到,就是难上加难的。
所以,作为投资者,任何时候都要明白,在这个领域里,一切“自以为是的自高自大”都只不过是“还没走到那个地步”而已,绝大多数到时候就明白自己究竟有多差多弱了——当然,这世界的真正残酷在于,它实际上根本不给那些人“到时候”的机会,也因为那样的人就不可能走到那个地步。
很多事情嘴上说说都很容易,但要真正做好不见得有那么简单。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隔三差五的提醒大家多问自己一个问题:
什么更重要?
现在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过去的那个时间点是否有它的合理性?这多半取决于你是否经常问自己上面的问题。
在做事方面,相比起把事情做对,更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情。
因为只要这件事情大体上是正确的,即便你出发的比别人晚一些,做的效率不够高,最终也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所以与其平时总在抱怨错过的机会,不如把注意力和时间用来回答上述的问题上。
我写这个栏目,面对的是“初级投资者”,或者干脆是“未来可能的投资者”,所以,有时候会显得“过分模糊”,因为人在一些事儿上毕竟是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愣蛋子。
你看,有多少人听说并理解了“先发优势”这个概念之后,就认为什么事儿都得必须有“先发优势”才行,全然忘了其实“先发优势”只不过是“优势”的一种,并且,有些时候,“后发优势”可能更厉害。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一句:
“早”不是关键因素,但你不能永远不出发。
既然“早出发”不一定有优势,那我就一拖再拖,永不践行。相信我,一定会有人以此为借口,为自己的不作为开脱。
这也是为什么我总在专栏里强调“践行”二字。
不论任何事情,只要开始做,就会有相应的回报。而这周的话题只是为了告诉大家,“先发优势”未必是决定性因素,但如果你永远不出发,其实也就谈不上任何“优势”了。
思考与践行:
学习内容已经过半,看看自己都学到了什么呢?
好像学习到了一些概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曾经震撼自己心灵的概念已经渐渐模糊,当初的豪情万丈也慢慢平息。
思考的太多,践行的太少,就是现在的状态。
把践行活动放到每天的生活中,直至变成习惯。定期检测执行效果。
今天的学习就是一个阶段检查,让自己看清自己的阶段检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