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被中小学生怒怼的钉钉,我在想,大多数的妈妈其实也不想这样逼孩子吧。
我记得在医院的时候,身边有很多的准妈妈或者新手妈妈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幸福,但是,过着过着,期待就变了,不仅想要一个好身体,还想要一个好成绩,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从肚子里就开始了,尤其是这几年,胎教,早教越发盛行。
那到底应不应该对孩子进行早教呢,我觉得:该。
我家宝宝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接受早教。最初的时候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在学到什么,而是我们父母自己去学如何带孩子,毕竟都是新手妈妈,什么都不懂,又不想完全按照老一辈的经验来养。
从儿子的大运动发展,到各种精细运动,从孩子的感觉开发,到孩子的认知启蒙,我个人觉得早教还是有用的。
现在外面的早教中心有很多,但是每个早教中心的理念是不一样的,于是我就逐一学习,了解每个育儿理念的背后逻辑,以及教养方式的利弊。
第一年,儿子上的早教理念是蒙氏教学,在培养孩子规矩这一块还是比较有用的。第二年,儿子上的是美式教学,注重自由与个性,但是儿子不喜欢,没有坚持到一年就不去了。后来,我又换成了日本的,注重开发右脑和认知能力的,目前为止,有效果,儿子也不排斥。
上了这么久的早教,观摩了很多家的早教教学模式,我还是颇有心得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适合不适合。如果决定上早教,那必须是孩子喜欢,上课不哭不闹才会有效果。
其次要坚持,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说是花钱买心安。
然后是不要着急,切忌焦虑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擅长与不擅长的,孩子也不例外。最怕的就是父母老是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事事都想得第一,那是怎么可能的嘛。或者想要通过早教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是不可能的。
早教具有剪刀效应,人生前面三年的投入,会在未来某个时刻表现出来,而不是现在,比如安全感的培养,会让孩子对这个社会充满爱,为人乐观,与人相处让人舒服,这会增加孩子未来获得幸福的概率。
最后,早教需要父母参与。并不是我们花钱了,家长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老师就应该把孩子培养为别人家的那样优秀。在整个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行为表现会严重影响早教质量的。
举例说明:大家都知道安全感很重要,早教老师也告诉父母要高质量的陪伴,要及时的回应孩子。有研究统计过,如果让一岁以内的孩子独立玩耍的话,他们每个小时平均回头4到5次,也就是说,父母平均每十几分钟都需要给孩子一个回应,让宝宝知道,父母在,父母一直在关注他,他可以放心的探索世界。
所以,那些羡慕别人家是天使宝宝的家长,其实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是看娃的时间多呢,还是看手机的时间多呢?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阅读习惯的培养。很多人羡慕我家儿子不到三岁就可以自己看一个多小时的绘本,可我只想说,这是我努力的结果。我和我老公约定,陪娃的时候就要把手机放下,即使儿子没有把我们当玩具,我们也应该做到,尽量不在他面前玩手机,取而代之的是拿起纸质书籍,儿子想听就给他读,儿子不想听,就自己看。老公有时候做得不够好,但是我却严格要求了自己。我所有的育儿书籍都是在带娃的过程看完的。
其实,这个画面很美,我拿着我的书在看,儿子捧着自己的绘本在读,很温馨,我每次都会感动这样的画面,也感谢自己这两年多的付出。
最后想说的是,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是可以去早教中心,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也是可以不去的,只要自己把早教当了回事,在哪里都是可以执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