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P2P进入中国以来,经历不少曲折,经营模式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丰富,受到不少投资人的青睐与喜爱,但发展过快必定会造成一定的风险出现。这也是为何2017年以来,P2P行业初显危机的原因所在。而2018年集中“爆雷”,更是将互联网金融的“正反面”推向了风口浪尖。随着政策的不断出台,监管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开始进入洗牌期,这也意味着P2P进入了“大浪淘沙”的时代。
据《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模已超过17.8万亿元。未来这一体量仍旧会保持高位增长。笔者认为,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是大势所趋,而且主要是两个发展方向:电商及其他互联网业态。但是,P2P平台的过快发展,引发了“野蛮生长”带来的弊端。
自去年8月以来,P2P行业成交额维持在1500亿元-2000亿元之间。但近一个月是网贷行业动荡期,大批平台的退出是排毒自清的表现,也是肃清行业的必经之路。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国P2P网贷平台数量累计达6659家,其中问题平台4691家,在运营平台1968家,较6月份提高0.42%。本月,无新增网贷平台,新增问题平台253家;该期间,P2P网贷行业成交额达1521.93亿元,环比下降11.10%,贷款余额为11047.34亿元,环比下降9.75%。
而且笔者还发现,在所有问题平台中,广东问题平台数量超过700家,上海和山东在600家左右,北京和浙江超过500家,排名前五位地区的问题平台占比达64.04%,另外,排名前11位省份的累计问题平台均在100家及以上,合计占比85.16%。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正常运营的互金平台下降至1600多家。而仅剩的这1600家P2P平台又该如何面临市场“取精去糙”这一大局面呢?
首先,仅存的这些P2P平台可以根据已爆雷平台的消息以及内容做出调整,以此来获取优质资产的能力。优质资产是基础,此前许多平台都从早期的合作模式转化为自建资产端、自建消费场景就是这个原因。再加上后来监管进一步要求网贷行业要以小额分散为主,个人和企业在单个平台的借款有了限额,以及现金贷、校园贷等一系列违规业务被叫停,资产类型进一步缩窄,竞争也更加激烈。
所以稳定的资产获取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自己在场景、获客、资产端获取方面的优势才得以在市场立足。
其次,合规能力其实是对平台资金、技术、团队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验。比如前述的业务转型合规,存量资产要快速消化、资产类型要重新寻找、以及线下理财门店的清理等,合规成本高到难以想象,除非是在资金和流量方面有极大优势的平台,否则几乎都以清盘退出市场而告终。
另外还有技术上的合规,比如与银行对接存管,随着监管的不断细化,之前还有多地的监管意见稿提出监管属地化等要求,这不仅直接提高了平台的合规成本,而且还要投入技术、人力不断完善体验,将平台的合规能力提高将这一道门槛跨过去。
再者,P2P行业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坏账率、逾期率都是不透明的,用各种算法来掩盖。由于行业整体增速快,资金不断扩张,而风险滞后,定价能力并没有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监管收紧后,许多地区P2P平台的业务规模扩张受限,原本的规则开始失效。加上整体金融环境收紧、去杠杆力度加大,信用违约风险进一步升高,所以平台如果没有核心把控能力,倒下的可能性很大。将自身的定义找准,明确核心功能,不断加以整改是P2P平台接下来的首要目的。
总之,作为互金行业崛起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细分领域,P2P发展如此之快又爆雷如此之快,出乎很多人的意外。但P2P平台还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扮演着“摸索者”、“探路者”的角色。面临着市场生存法则的不断整改,P2P平台的全面优化是他们的必然选择。在未来,P2P平台正规化、良性运营是合情合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