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东西南北中”系列第29期(1)|苏轼之中秋月

“东西南北中”系列第29期(1)|苏轼之中秋月

作者: 椰岛晓露 | 来源:发表于2024-09-19 03:35 被阅读0次
中秋节

本期图语写作的图片,是“中秋月”,这是我专门为写作练习找的三张图片之一。这张图片很美:深蓝的天空和淡蓝的大海相接,明月初升,淡黄的圆月。圆月下有两个直排的白字:中秋。海面上,微光漾漾,真美!在这之下,从左到右有三个白色的弯月、缺月和满月。示意这时光的流逝,月亮的变化过程。图片的底部有一句苏轼的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最脍炙人口的中秋词就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因为歌后王菲的演唱,更是家喻户晓。仕途坎坷如苏轼,大才如苏轼,凡有真情,都慷慨一歌,美酒三杯,大笔一挥,一首首优美的诗词就诞生了。中秋节,月照苏轼,他到底咏唱了些什么?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不应有恨”,却有“恨”意无限,。

一恨良宵佳节兄弟不得团圆。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弟弟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他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想当初,兄弟二人一起用工读书,不曾分离半步;二十多岁与弟弟一起,在父亲的带领下去赶考,名满全城,要不是母亲病故,早就乘风而起了......这些恨,在这个世界上天,恐怕最懂得苏轼的就是他的弟弟苏辙。人生已经不求多,只求共享一轮天上月,都是奢望,这恨,这恨,是真恨,是真正的遗憾!

二恨人生的政治抱负无法施展。苏轼才华,欧阳修在当主考官是就说,百年之后,人们会把我忘记,但是苏轼的文章却高过我。入朝为官,可是一直无法施展政治抱负,不是被贬谪就是走在被贬谪的路上。“天上宫阙”“琼楼玉宇”高不可攀,我想归去,高处的“寒冷”难以胜任。这恨,这恨,是心底的不平呼喊。

所喜的是,所幸运的是,只有天上一轮月亮,可一让人千里同瞻。因为,除了这还有什么可以奢望的?

苏轼旷达,是在任何一种境遇中都能理解人生,都能理解“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熙宁十年(1077)八月十五日中秋,苏轼在徐州,这一年二月,他的弟弟苏辙与他相见,四月间陪他同赴徐州,八月中秋之后兄弟二人方才分别离开。这是分别七年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苏轼年年中秋看月,年年中秋赏月,兄弟团圆,仍然没有见到团圆的喜悦,只有“清寒”。

手足情深在文字里,“此生此夜不长好”,说的是我这一生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如果不与你在一起,都不是“长好”之月,我们才一分开,我就要问你:”明月明年何处看”?这是自问,也是问弟弟,更是问问那不可知的命运,颠沛流离中的命运。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八月十六日,那时苏轼在徐州任上,而弟弟苏辙在南京留守签判任上。前一年中秋时节,兄弟二人在徐州同赏月,苏轼在《阳关曲·中秋月》中就已感叹“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一年之后,兄弟二人天各一方,而苏轼自己又憔悴病卧,心情哀伤。弟弟苏辙写了《中秋见月寄子瞻》寄给苏轼,其中流露出“南都从事老更贫,羞见青天月照人”的感慨,苏轼就写了这首和诗来宽慰他。对月题诗,兄弟情深,互慰平生。

念奴娇·中秋

宋•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中秋,苏轼在黄州被贬谪时所写。

长空万里,凭高远眺,月光冷浸,玉宇琼楼,只可惜是一个清凉国!江山如画,烟树历历。

看这月,喝这酒,我醉了,亦如李白狂歌舞,举杯请明月共饮,月、我和我的影,是人间的三个过客。风露重,不知今夕是何夕。我好想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

人间有恨,不如归,又无法归,苏轼的月是他的知音。

西江月·中秋和子由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不统一。

一种说法是:创作于宋绍圣四年(1097)作于儋州。孔凡礼、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为此词加的标题为《西江月·中秋和子由》,认为此词”绍圣四年八月十五日作于儋州“。刘石《苏轼词》只有词牌,没有标题,认为此词“约绍圣四年中秋作于儋州”。

另一种说法是:该词创作于元丰三年(1080)作于黄州。洪柏昭《三苏传》认为“谪黄第二年的中秋,苏轼写了首《西江月·黄州中秋》词”。关立勋《宋词精品》也认为是“被贬黄州第二年中秋节所作的词”,并认为词的最后两句“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作者“北望”是面向汴京,表现的是“对神宗皇帝的期望”。盖国梁在《唐宋词三百首》中同样认为该词是苏轼谪黄第二年“作于黄州的中秋”。吕观仁在《苏轼词注》中,直接用《黄州中秋》作标题。《宋词精华苏轼词选集》只提供一个注释:一本有标题为“黄州中秋”。《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说此词作于元丰三年。

“人生如梦”,志得意满的人说出口,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经历过人生坎坷的人说出口,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人生不只是如梦,“人生如大梦”,那么大,那么空,那么无法实现的。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酒价便宜,反而常常忧愁客少,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苦闷的心情,使得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

中秋月,圆了缺,缺了圆,四季更替,人生无常,常做鱼龙变,苏轼对月已写尽人生的况味。有月时与最爱的人赏月,无月时低头读书写文,这已是人生最好的安排。

(2024.9.19.)

相关文章

  • 夏学秋诗

    今天学习的是苏轼的《中秋月》。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 中秋月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

  • 明年明月再相看——读《中秋月》有感

    中秋月 作者: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刚过,品读苏轼《中秋月...

  • 《中秋月》苏轼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写于 2019-09-13

  • 精品 词-长短句

    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无言独上西楼 宋苏轼

  • 你说相思赋予谁?|品唐诗宋词,赏古风民谣,思经典论谈

    秋风,秋雨,秋声,秋月,最美的秋天在唐诗宋词里; 宋词里最美的秋月在苏轼的《明月几时有》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

  • 名句欣赏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代苏轼的 《阳关曲.中秋月》

  • 1秋月

    空幻書郎 面对八月中秋夜, 忽思重阳篱下情; 相逢羞颜难启口, 回首巳是白须鬓。 男儿壮志还未休, 忆往佳人恋其声...

  • 阳关曲 中秋月 苏轼

    中秋时节,祈求团圆,人们借着月圆的机会,和亲人朋友相聚在一起。望向天上的明月,谈论着自己的心事,无论快乐还是忧愁,...

  • 阅读《唐宋词十七讲》的第十六天

    阅读内容:第八讲《 苏轼(上)》 阅读分享:今天的阅读跟着叶先生一起来了解苏轼,苏轼是在苦难之中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西南北中”系列第29期(1)|苏轼之中秋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ov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