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你姐腿又骨折了,这是啥时候的事?”
中午正做饭,小姑打来电话问我姐情况。
我简单给小姑说了姐元月十号在单位上班摔倒腿骨折情况,小姑却哭了。她还告诉我她明天先寄两瓶钙片过来,让我接收后送给姐。
小姑的话让我顿觉温暖,这来自长辈的惦念、牵挂和爱,让失去父母的我有种如母在世的温情。
说起来小姑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她是我们家她们那一辈中年龄最小的,也是文化程度最高的。她高中毕业后回村做了民办教师。教过我姐,也教过我。
小姑浓眉大眼,透着无穷的智慧,伶牙俐齿,说话铿锵有力;做什么事干脆利落且能力超群。年轻的小姑在我眼中是智慧与力量的象征。
我上五年级那年她教我。偏远山乡,学生不多,师资力量也薄弱,虽是毕业班,却是包班教学。所以小姑教我们语文和数学。
我从内心深处惧怕小姑,她要求我们很严。我上学时的第一次罚站是小姑赐予的。记得那是一节语文课,小姑让背一篇课文,什么课文我已记不起,要求课堂上背会、背熟练、背准确,同桌互相检查,她再提问。
二十几个学生的教室顿时响起学生们高低不同的读书声,大家都铆足了劲要当堂完成任务,而我那阵儿却迷恋玩折纸包、打包。我嘴上读着书,手却在桌兜里不停地折纸包。一节课下来可想而知,不入心不烧脑的读书哪里有效果可言,一段也没背会,纸包却折了六个。
快下课时小姑果然让大家停下来开始提问,提问了两个学生都背的挺熟练。我把头低的很低,恨不得立刻蒸发掉,让她看不到我。又一想,平时小姑很少提问我,说不定这次还不提问我呢,正天真地想着。“**,你站起背一遍。”我顿时傻了眼。那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窘的无法形容,我慢腾腾地站起,脸早已发烫,脑子一片空白,唯听到自己心狂跳的声音。静默无言,又心虚害怕,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我,我尴尬极了。
“哪段背会了背哪段吧。”小姑微笑着给我找台阶下,可我依然是无言以对。
“一段也没背会。”我抬头小声回答。只见小姑收起笑容,目光似利剑、飞镖一般朝我射来。
“站着吧,听别人背,啥时候自己背会再坐下。”小姑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羞愧加自尊让我集中精力,一会儿功夫我背会了。从那时起,我再也不敢在课堂上开小差、分神、打马虎眼了。
课堂上她是我的老师,最怕她不怒自威的样子,可生活中她却像个大姐姐一样。我家是大院子,院子里住着我家、二叔一家、四叔一家、奶奶和小姑,那时小姑还没出嫁。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每到夏天,酷暑难耐时,乡下条件差,乘凉靠自然风、靠蒲扇、靠树荫凉,晚上屋子里热的像蒸笼,我们堂姐妹便和小姑一起,睡平房顶上,吹着自然风,数着满天星,享受着乡村酷暑中的另一番惬意。
这时小姑就开始了她的故事大串烧。她讲《红岩》中江姐忍受竹签刺穿十指酷刑时的坚定信仰;讲《刑场上的婚礼》中革命伴侣周文雍和陈铁军宁死不屈,以刑场为婚姻殿堂献身革命,谱写的一首生命与爱情的绝美颂歌;她讲琼瑶的自传小说《窗外》主人公江雁融和男老师康南的师生恋悲剧……我们在她的绘声绘色的讲解中似懂非懂地感受江姐十指连心的疼痛;聆听刑场上那夺命的礼炮声;也为江雁融、康南的爱情不得圆满落泪……听着故事,那受到撞击和洗礼的思想、情感和灵魂在冒尖发芽,悄然成长。
许是受小姑影响,后来我读了琼瑶的大量作品,我折服于琼瑶那细腻的描写,深情的表达,这对我后来求学时的习作及文风有着一定的影响。
小姑干什么都很出色。不仅是教书育人,她的成绩年年名列前茅,做其他工作也毫不逊色。
小姑整整教了18年的书,后来教育机构改革,因指标欠缺,民转公无望后她辞去了她热爱的教育工作,随小姑父回老家开了养猪场。我经常感叹小姑那拿粉笔、捧课本的手,一下子从带领孩子转化成去养一群混沌无知的畜生,小姑怎么能适应?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那年过年我去她家,看到的是养猪也可以自动化,配料机、输送饲料带、铲肥机等,虽然都是小型的机械,可也减少太多的手工操作,干起来似乎很轻松。小姑家因此而盖了二层楼,这在当时的农村是数一数二的。
猪肉市场的跌宕起伏让小姑不得不停止养猪场生意,她转行做了药店销售员,小姑父外出打工了。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原以为小姑这又一折腾不知道会怎么样,毕竟药品种类繁多,药量药效又极规范科学严谨,且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可不同于教育学生、圈养牲畜。据小姑说刚开始也很苦恼,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就知道顾客需要啥就给他拿啥,后来就认真留心学习,有空就看各种药的药效,同类药品药效的差别,做到心中有数,争取让每一位进店的客都能带着需求而来,怀揣满意而归。现在的小姑就是一个“医生”,日常小毛病她完全可以诊断治疗。
因为小姑的努力学习,专心专注,她的药理知识越来越丰富,业务能力越来越强,她每月的销售额总是遥遥领先,小姑也因此被安排到连锁店里做总负责人。
小姑现在在宜阳县城居住,房、车具有,正走在小康生活的大道上。
这就是我的小姑,一个对生活付出十二分热情,把生命活得热烈而丰盛,将人生演绎得多彩且亮丽的女人,我深深地敬之、爱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