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选自道德经三十八章,下面所说的是一个已经失眠了的脑细胞还在活跃的笔者的一些想法(果实),处其实,不居其华。不需要华丽的语言装饰,分享一下吧!
为何选这一段呢?失眠的我想到了看过一个视频,一位法师在节目对话上说了一段话,大体意思是这样三皇是道治时代,五帝是德化时代(尧舜禹),始皇帝是仁化时代(我推论),三国至明朝为义字时代,清至近现代为礼化时代。人人懂礼貌,人人都聪明,是不是这样?回到选段: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里“失”我理解为递减或减少,道治时代,是混沌的时代,三皇观察时间,推演万物,总结规律。德化时代,尧舜禹的退位让贤就提现了这一点等等,也就是说悟道越来越少的时候,不是没有道,而是所悟的道少了,推理至礼,也就是说不是德仁义礼没有了,是占比很少了。人与人,人与万物,人与自然,应处其实,不居其华,实为道,为本源,绵绵若存,用之不尽。礼治时代结束后我们又处于怎样的时代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