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一年级期末考试,8点30分到11点,数学、语文两科,考完就放学了,然后7月6号返校领取成绩通知单以及假期活动安排。暑假终于开始啦!好好消化屯的书,好好休息,好好玩儿……昨天跟朋友聊起自然拼读,朋友说孩子在辅导班学着自然拼读,但是不知道在家如何辅导。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持续不断的听读绘本,累积大量的听力词汇。自然拼读上接听说,下接读写,是听说和读写之间的桥梁,是学阅读的工具。简单来说,就是“见词能读、听音能写”。“见词能读” 是一个“解码”的过程,也就是把看到的一个词语(“形”)通过拼读规则解码成声音,并且和头脑中自己积累的这个“声音” 以及“声音”的“义”结合在一起,达到音、形、义的统一,从而把听力词汇顺利转化为读写词汇(“扫盲过程”)。举例来说:我们在听读绘本的过程中,知道了cat是猫的意思,看到猫,我们会用英语说出来,但是不会拼写cat这个单词,那么通过自然拼读的学习,我们看到cat这个单词的“形”,解码成声音,和我们头脑中积累的cat的音和义对应起来,听说由此转化为读写。“听音能写”是一个相反的过程,是“编码”的过程,也就是听到一个声音,然后开始思考字母或者字母组合的音形对应规则,把声音切分,然后再编码,也就是把切分的声音转化成字母或者字母组合,然后拼写出来。由此看来,无论是“见词能读”还是“听音写能”,必须都要在头脑中累积了大量的听力词汇(盖兆泉老师建议3000+听力词汇),而且必须要地道、准确(假如累积的听力词汇都不地道,还能编码出正确的单词吗)。所以说,听力是一切的基础。因为,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最关键的就是学习这种语言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