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江子校长谈电影《美丽人生》

江子校长谈电影《美丽人生》

作者: 弱德之美 | 来源:发表于2018-12-03 09:35 被阅读0次

    说明:笔者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如有疏漏,当为笔者理解不当所致,特此说明。

    我觉得,从电影课程的设置上来说,所选电影都应该是经典,否则,做课程的话,意义也不会很大。

    《美丽人生》,毫无疑问,是经典电影。如何将电影所涉及的宏大的有深度的主题,通过课堂对话一步一步地带给孩子,这是非常关键的。

    我觉得,围绕“美丽”两个字,来设计课程的话,是有可能往里带的。进监狱之前,圭多的人生是美丽的吗?进集中营后至死之前,这段人生美丽吗?圭多的死亡,美丽吗?

    这样的问题串,课前的思考,课中的对话,我们能够达成什么样的共识呢?

    监狱前,他的真诚、幽默、讨女孩子欢心、小聪明、小智慧、乐观、豁达,等等,等等,整个呈现出来的生命状态,就是美的。这个美,是人间烟火、世俗生活层面的美。

    进集中营至死前,通过游戏,保护妻儿,特别是保护儿子的童真童心,给儿子一个完满的童年,这个做起来容易吗?这可不是在和平年代,在物质生活极大满足,没有外在威胁的情况下,来保护儿子的童心。他在集中营,集中营对犹太人而言,意味着死亡。他在随时随地、时时刻刻面对死亡的前提下,来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儿子的童心。这,可以说是人之为人的人性之美,不是世俗层面的美。这样的人生、心灵、精神世界,难道不美吗?

    圭多是否可以不死呢?他的妻儿,他的好多狱友,都没死。他不死,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不死,那种震撼人心的东西是出不来的。说白了,耶稣必须上十字架,必须死,通过死,来完成道成肉身(基督教基本教义和信条之一。该教认为耶稣基督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即圣子,他与上帝是同一本体,与圣父同在,即上帝的圣道。因世人皆犯罪而无法自救,上帝遂差遣其独生爱子来到世间,以道通过童贞女马利亚由圣灵感孕,取得肉身而降世为人,作为救世主拯救世人,故称道成肉身)。某种程度上讲,就是隐喻。儒家讲,成圣,最终成为圣人。圭多的死,跟耶稣上十字架的感觉,有点儿类似。从人性再推一步,神性。那美不美呢?这一点,不是所有人都能体悟到的。我们把它作为一颗种子带给孩子,放在这里,也未尝不可。

    世俗的美丽到人性的美丽到神性的美丽,一层层将它往上推。我觉得,通过对话的形式,应该是可以达成的。

    刚才江卫说的从酒神精神(人类社会历史似乎总是受制于两种基本的冲动:一是对个体内在情绪的抒发,即尼采所说的“酒神精神”;一是对外在理性所标画的超越世界的追寻,即尼采所说的“日神精神”。这两种冲动代表着两种基本的人生哲学观:走向世界,故追求成功;走向内心,故期望超越。<百度百科>)(尼采发现,一个人倘若有健全旺盛的内在生命力,他是不会屈服于悲观主义的。悲观主义是生命力衰退的表现,屈服于悲观主义有如屈服于霍乱,表明机体已经患病。这种人看见别人快乐便生伤感,好像看见病孩垂死前还依然玩着玩具一样;他们在一切玫瑰花丛下看出隐藏的坟墓。总之,问题全在于生命力: 你健康,你就热爱生命,向往人生的欢乐;你羸弱,你就念念不忘死亡,就悲观厌世。一个要在人世间有所建树的人最忌悲观主义:"看破红尘--这是巨大的疲劳和一切创造者的末日。"尼采还有着饱满的生命力,他要度一个伟大的人生,于是他向悲观主义宣战了。他把叔本华归入颓废者之列,终生都在抨击他。他唱了一辈子生命的颂歌。他成了一位"人生的辩护者"。当然,人生仍有其悲痛的方面,而且这悲痛是深沉的,但是欢乐比悲痛更深沉。"生命是一派欢乐的源泉",只有对于损伤的胃,对于悲观主义者,它才是有毒的。尼采愈来愈觉得,人生何其丰富,令人欣羡,而且神秘。他要"拼命地去感受生命"……对于人生的肯定,来自爱。"我们爱生命,并非因为我们习惯于生命,而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爱。""你愿意,你贪求,你爱恋,只因此你才赞美了生命!""对生命的信任已经消失,生命本身成了问题。但不要以为一个人必因此成为忧郁者!对生命的爱依然可能,只不过用另一种方式爱。这就像爱一个使我们怀疑的女子……"尼采常常把生命譬作一个女子,一个妩媚的女子,她无恒,不驯,恣肆,允诺着也抗拒着,羞怯而又嘲讽,同情却又诱惑,因而更具魅力。她使你受苦了,可是你又怎么会不愿意为她受苦呢?所以受苦也成了一种快乐。她诚然有她的罪恶,可是当她自道其恶时,她尤为迷人。你也许会恨她,而当你恨她的时候,你其实最爱她。在爱里总有着疯狂。大爱不求回报,反而只求报答。生命已经把自己奉献给我们,我们应该时时想着给予最高的报答。只有带着恶意而不是带着爱观察人生的人,才会抱怨生命给予他的欢乐太少。自己对于欢乐毫无贡献,就不应当意欲欢乐。这贡献,就是对生命的爱。如果说生命是欢乐的源泉,那么,爱就是生命之欢乐的源泉,爱化痛苦为欢乐,化缺陷为美德。热爱人生的人对生命满怀感激之情,肯定人生的全部,连同它的苦难和悲剧……到这里,我们开始接触到了尼采的酒神精神的实质。<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百度百科>)来谈这部电影,也是可以的。就是说,我们的课程的长度、深度,最终落到哪里。严格意义上来说,艺术的,宗教的,都是非理性的。理性,要讲逻辑,讲科学。日神代表理性,酒神代表非理性。这里的非理性,并不比理性低。如果我们按照荣格的说法找原型的话,那圭多的原型就是酒神,这是没问题的。

    我们说经典,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理解到什么程度,然后将孩子带到什么高度。我们的方向,就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解读能力。总体来说,解读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要带给孩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拎得清”,这很重要。要让孩子们“拎得清”,而不能让孩子们这么讲、那么讲,最后还是千头万绪,纠结在一起。我们的解读可能还不到位,课堂上引导可能也还不太到,但是我们要先把种子埋下来,这个也是好的。

    我觉得,总体来讲,解读的层次性,课堂的层次性、内在逻辑性,也就是课堂版块的结构性和观念建构的层次性,要很清楚。课堂对话,最怕的就是一直在原地打转转,我们要一步步地通过对话把孩子带到高处。

    附:春燕老师谈电影《美丽人生》

    1、《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从父爱的角度来看,可能更震撼人心。

    2、没看过电影,老师梳理完情节,激动地想立刻就看,但是结束后,突然特别想要改写这个故事:

    (1)圭多不是小男孩的父亲,只是一个本来陌生的“狱友”。

    (2)被圭多藏起来的小男孩被发现了,但是,至死的那一刻,他仍然相信这是个游戏——一个肯定有美好结局的游戏,所以,带着新奇和仿佛知晓秘密的“得意微笑”离去。

    (3)圭多一直没有追到女孩,但是,在得知他的死讯后,女孩发现,她爱上了他——那种真的爱。

    嗯,这样,这个故事才是我真正喜欢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子校长谈电影《美丽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ve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