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归乡早已不是刚需,有的忙事业,有的趁假期旅行,当然更多的还是归乡。
作为九零后的独生子的我,若舍家不归,留父母独自在家过年,想想都孤苦伶仃,过意不去。因此大年三十踏上归程,无论如何也得过了初二。
按照家乡原来的规矩,初二要起个大早,院里男丁组队去祭祖,俗称上坟,人多自然热闹。但近几年来,因交通便利、网络普及,大家都知道原来在其他地方有初一下午上坟的。初一上午和初二大早一对比,优势显而易见:不用挨冻,不用早起。于是,就在两年前,(不知在哪个村里,可能各村都有)诞生了第一批初一下午上坟的;一年前,见长;今年,各半。
族里的族老是祖父辈中唯一健在的老人,早在一年前,族里便有人提出将上坟时间改到初一下午,老人不同意。今年又有人提出,老人看似松了口,说你们想何时便何时,我还是那个时间。若真是那样干了,以后见了面估计挺尴尬。
初二一大早,大家集合,有人开了车,都邀请老人上车前行,均被一一拒绝。上坟要燃放炮仗,我和老人的一个孙子各自拿了一杆长竹竿,用来挂炮仗,举杆放炮仗。最后炮仗未响完,便有人开车回家了。
上完坟回家的路上,老人一如既往地没坐车,我也没坐车。走在他后面,我仿佛看到一副无边落寞、无比孤寂并夹杂着些许愤慨的身躯,在用力地向前挪动。突然,他停下了,等我走到他身边,我们开始并肩而行。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太矫情了,这会都七九了,能有多冷?不就早起一会,多走一些路,上坟还开车,难道就你家有车?我们家拿了两根长竹竿,这多少年了,他们家一直就没拿过,往他们家祖坟上放炮仗我们来举杆子,这是占便宜成自然了?炮仗还没放完呢,这就开车一溜烟跑了,这是要搞分裂啊,还是一个家族的吗?
我无法插嘴,也不知如何开口,更不能随意发表看法,因为我能理解老人的心情。守了一辈子的“规矩”就这样轻松地被“修改”了;族人越来越慵懒、偷懒了,不能向前人那样吃苦耐劳了;族内出现了“分裂分子”,家族要在我这一代“分裂”了。这种心情无法劝说,只能顺从,任其发泄。也许他终会带着守了一辈子的“规矩”与不甘走向终点,但仍无法改变这种“规矩”的变迁与趋势。
此处总结部分人心理活动(注:不是所有人)
祖父辈: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一定要在初二早晨才能上坟。
父辈:时间无所谓,只要上坟就行。
我辈:上坟没啥意义,纯熟浪费+污染,活着的时候尽足孝心就好。
我子辈:好的知道了,以后不上坟了。
我孙辈:上坟是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