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确定性是一种错觉
若是我们对未来的所有事情都一清二楚,生活将毫无乐趣可言——没有惊喜,没有快乐,没有兴奋——因为我们对一切早已知晓
形形色色的确定性错觉
每年,我们都在支持一个数十亿美元的产业,希望它能为我们预测未来,包括市场趋势/全球性流感等,但这些预测大多是错误的
我们会对旧时的算命先生嗤之以鼻,但当预言家使用计算机算法而非塔罗牌时,我们就会认真听取他们的预测,并准备为此付钱
但没有一种测试是绝对可靠的
例子1:1998年以前,我们一致认为指纹是“万无一失”的。但是就在这一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在一个逃犯驾驶的汽车上发现了两种指纹,警员将其送往各执法机构的实验室,检查是否有罪犯的指纹与之相匹配。在参与检查的35个实验室中,有8个找不到其中一个指纹,还有6个找不到另外一个指纹。很显然,它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精确。(可是还有大多数找到了呀)
对于盲目相信确定性的人来说,请牢记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确定的,除了死亡和税收
错误的预测和虚假的确定性
产生确定性的错觉的原因之一是心理需求
小孩子常常需要抓摸“安全毯”来减少恐惧或获得安慰。但是,对成熟的成年人来说,对确定性的过度需求可能会带来风险,妨碍我们学习如何面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性。不管多么努力,我们都无法像给牛奶脱脂一样,让生活零风险
产生确定性错觉的原因之二是散布虚假确定性信息的人
他们让我们误以为,只要拥有适当的科技手段,未来就是可以预测的
寻求确定性是过去人们努力的方向。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指出,几个世纪以来,很多哲学家也受到了根本不存在的确定性的误导,将知识等同于确定性,将信仰等同于不确定性。
要想正确地认知风险,追求确定性是最大的阻碍。虽然有些事情是我们知道的,但我们必须清楚还有一些事情是我们无法知道的
我们几乎可以确定哈雷彗星会在2062年回归,但却无法预测自然灾难和股市暴跌。
专家最擅长的就是给自己的错误找理由(“我差点儿就对了”)。可问题是,错误的确定性信息会造成巨大的破坏性,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活,第一步就是了解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之间的区别。
风险、不确定性和决策
两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性面对面端坐在各自的椅子上,神情平静,但她们都没有注意到对方。变幻无常的命运女神Fortuna 坐在左边,她被蒙住了双眼,手持命运之轮。轮子上有的人在拼命攀爬,有的人紧抓轮子不放,有的人则跌落下来。精明自负的科学之神Sapientia 盯着手中的镜子,入迷地欣赏着自己
这幅木版画雕刻于16世纪,说明了运气不确定与科学确定的极端情形;但在17世纪,人类思想发生了一次伟大的变革,即“概率革命”,俗称“驯服偶然性”。那时,Fortuna和Sapientia之间的关系由“对立”转变为“亲密”,但也少不了互相抢夺对方的权力。科学力图把人们命运之神的轮子上解放出来,消除人们对命运的笃信,用因果关系替代偶然性。而命运之神对此进行了回击,用偶然性削弱了科学本身,并建立了概率论与统计学的辽阔帝国。最终,命运之神被驯服,而科学则失去了确定性。
今天,商人们不再为了财富四处奔走,而是在能够预测股市走势的数学模型帮助下,在高速运转的电脑上完成交易。但自始至终,蒙住双眼的Fortuna都没有停止工作,她依旧平静地摇着轮子,欺骗着预测专家,让诺贝尔奖得主的对冲基金毁于一旦。(注: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和舒尔茨)
根据程度的不同,不确定性可分为很多种。充满已知风险的世界,这种已知风险简称为“风险”。与风险相比,不确定性的范围更大。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做决策时,一个有益的建议如下:
如果风险是已知的,想要做出明智的决策,你需要的就是逻辑思维和统计学思维;
如果有些风险是未知的,想要做出明智的决策,你还需要直觉和睿智的经验法则。
大多数时候,这两套思维工具都必不可少。有的事情可以计算,有的不可以,即使可以计算,一般也只是做粗略的估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