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说说:小人为何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每次翻看文学史,看到最多的是诗人的高洁和命运的坎坷。君子们的一生大都遭受小人妒忌,被谄害,被污陷,被流放…这样辛苦一生,最终凭借高尚的节操青史留名;而他们痛恨的小人们却能左右逢源,混得风生水起,甚至平步青云,享尽荣华。只是小人一般落得遭人啐骂,遗臭万年。
历史是公正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铭",北岛这一句诗,几乎道尽了历史的悖论和无奈。为什么君子生前都斗不过小人呢?“小人"层出不穷,成为杀不死的“小强"呢?
我以为原因有二:
一是人性的弱点。酒色财气,人性所欲也。凡是人,大都跳不出功名利禄的圈子。大圣人曾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又说:“食色,性也",渴望享受良好的物质生活,是每个人的愿望。小人不讲原则,只要能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故美食,美色,小人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投人之所好,自然很多人都无法抵制其引诱,让其“畅通无阻"。而君子则恪守道德原则,鄙弃使用权,色,名,利这些适用于普通人的利器,总是板着脸孔讲道理,让人只能敬而远之。
二是古代封建专制是一个专治社会,一点也不民主,人们的命运都掌握在当政的一小部分人手中。当政者中名君贤君少,昏君庸主多。君子用人唯亲,故“选贤任能"是封建社会无法实现的君子梦想。有明君,才会用贤臣;如唐太宗之与魏征;而昏庸之辈则多用一些亲近自己谄媚小人,如宋徽宗之与高俅蔡京…昏君占了封建帝王的10之八九,再加上即使是明君,也会有私欲,这是人性。那么君子受谄害,受贬谪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了,故君子多难。当然,只有多难而不改其德的人才是真君子,见风使舵者或遇难就丢了本心的人是不入君子之流的。
我国自古是一个崇尚道德的国家,有时将道德虚化到一个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甚至有一定的虚伪性,如要求丧夫女子“终生守节"。这样,反而让很多普通百姓对道德的扼杀人性反感不已。尽管如此,但“公道自在人心",那些忠贞爱国,为国为民的英雄义士,还是很受人民敬爱的,中华能延续5千年,与这些英雄义士是很大关系的。
所幸今天,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正在逐步完善。人民是最公正的,谁对人民好,人民会永远记住他;至于“小强",现在已是人人喊打;生存的空间已经大大减小,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完善,那些祸国殃民的“小强",终有被杀死的一天。
网友评论